厦门市安全用药月启动 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和解读
10月26日下午,2019年厦门市“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在思明区万象城举行,拉开了全市“安全用药月”系列活动的帷幕。
“如今,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中还存在很多隐患,伪科学谣言传播、虚假广告、夸大宣传,都给公众带来了用药的误导……”市市场监管局药品安全总监杨学勇在启动仪式致辞中表示,保障用药安全既是药品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责任,更需要公众、媒体共同参与。
杨学勇介绍,“安全用药月”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将发挥我市药师、药学专家及相关专业团队的作用,向全社会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和解读,形成有效的科普干预。
发出倡议
药企要提供安全优质药品
消费者是药品全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体现疗效和承受风险的核心主体。杨学勇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寻找最美药师”“公众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药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强化广大消费者安全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
启动仪式上,全市30多家药械生产经营企业代表也来到现场。厦门鹭燕大药房有限公司代表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宣读了《诚信经营倡议书》,倡议药品企业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企业发展宗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树立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思想,规范经营,强化管理,确保质量,不销售违法广告药品,不经销过期失效药品,禁止购销假劣药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争创药品安全示范单位,向社会奉献安全优质药品,保障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
赠送书籍
宣传安全用药理念知识
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老人、儿童和孕妇在用药方面各有哪些禁忌?在活动现场,市场监管部门设置了用药安全科普展板,发放了安全用药科普资料,还设置了安全用药咨询处,为老百姓进行现场答疑。今年刚满70岁的程女士在参观展板时表示,“宣传安全用药,对我们老百姓很有用,我现在年纪大了,有些药品说明书还看不懂,今天拿到了宣传册子,回去以后也知道该注意哪些。”
启动仪式上,市市场监管局还向部分社区群众代表赠送了药品科普书籍,宣传安全用药理念和实用知识,提高广大群众正确识别假劣药械的能力。
据悉,今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的主题为“安全用药良法善治”,活动将持续至11月中旬。其间,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也将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全面开展药品宣传月“三进”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
小贴士
这些用药误区,您知道吗?
儿童发烧应多穿衣多捂汗?其实不然,应区别对待。儿童发热时会有额头发烫、手脚冰冷的症状,可以多穿衣服或盖被子保暖;但体温超过38摄氏度,就不能盲目穿衣捂汗。低龄儿童体温调剂机制较弱,汗腺发育不完全,可能会造成越捂越热,体温升高不退,呼吸困难,出现高热惊厥甚至休克等危险。
骨质疏松症,很多人认为补钙就能改善。其实,在确定骨质疏松后,还需查一些骨转换指标,比如血钙、尿钙、血磷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找出病因。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钙营养不良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会有一定效果。而原发性骨质疏松,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一些老年人常有一人多病、多药共用的情况,还有的长期只吃药不复诊。多种药物同服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毒性增强。老年人最好将服用的药记录下来,列出名称、用法用量等,可在就诊时将用药记录给医生看,便于调整用药。长期服药的患者还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新闻点击
“安全用药月”
活动精彩纷呈
四场培训:第一场针对监管执法人员培训,邀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法规司领导授课,主要讲解《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第二场针对药品流通企业开展培训;第三场针对医疗机构开展培训;第四场针对药品打假志愿者开展培训。
一个评选:在全市开展“寻找身边最美药师”评选活动,以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及科研单位药学从业人员为重点,号召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荐,展示执业药师优秀事迹,树立执业药师良好形象,充分借助本市主流媒体及新浪微博、抖音、视频门户网站等主要新媒体平台扩大活动传播力、影响力。
一场互动:“公众开放日”活动。以安全用药月有关活动日、全国科普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药品检测机构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媒体记者走进药品检验实验室,开设药品外观性状鉴别知识、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等专题讲座,引导公众自觉抵制假冒伪劣,科学正确安全消费药品。
一次回收:开展过期药品回收活动。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等地开展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宣传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和处理方法以及安全用药等知识,使居民进一步强化安全用药概念,了解药品送服、相克及保质期等相关知识,做到“安全用药,健康用药”。(记者 陈泥 通讯员 刘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