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区: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保护的方向
近两个半小时里,20多次掌声,不间断的笑声——昨日上午,在思明区政府二楼会议室,思明区“智慧·讲堂”暨思明区委、鼓浪屿风景区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举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带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专题辅导讲座引发热烈反响。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在鼓浪屿申遗成功两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思明区举办这样一场活动,就是以务实的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鼓浪屿申遗成功的重要指示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申遗成功日——7月8日起实施,用法治推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我对鼓浪屿很有感情。我的父母在鼓浪屿生活了10多年,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也出生在鼓浪屿。”讲座开始,单霁翔回忆起往事,畅谈和鼓浪屿的不解之缘。
女士洗手间数量是男士洗手间的2.6倍最合适、对1750个井盖进行改造、把300盏灯柱变成300盏宫灯……从故宫环境整治提升说起,单霁翔信手拈来一连串数字,配合大量翔实的今昔对比图,生动幽默地讲述数字背后带着温度的故事。
环境治理的提升、文物修复的成果、不断扩大开放区域形成的良性互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全球影响力……一系列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故宫管理革命,在单霁翔的深情讲述中让大家有了深刻启发。
单霁翔特别强调,“让文物活起来是今天我们文物保护的方向。文物保护是全民的责任,只有把文物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给予亿万民众,大家共同来保护,文物才会更安全。”
在历史底蕴深厚的思明区,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25处。正是秉持全民守护的理念,思明区在全省首创“文物守护认领”模式,并且分别成立成人和青少年文物宣导团,让文物“开口说话”,为全省做了示范。
思明区推出的一系列文物保护创新理念和创新做法取得显著的成效。今年,思明区被福建省文物局推荐并入选为中国福建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试点区,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服务总队入选中国文物安全省级示范队。 (厦门日报 记者 吴燕如 通讯员 夏思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