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公交专用道试运行两个半月 11条线路平均提速7.75%
公交专用道试运行已满两个半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交车营运效率。昨日,公交集团相关部门分析11条公交线路数据得出:高峰期营运效率平均提升7.75%。随着专用道成网,以及管理办法的成熟,公交运营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30路成首条全覆盖线路 单趟周转节省15分钟
据悉,3月30日起,公交集团调整30路公交车(会展北公交场站-轮渡公交场站)运营线路,将前埔一带行驶路线调整到公交专用道上,使之成为厦门首条全覆盖公交专用道的线路。
“调整后的30路定位为主干快线,有点像地面上的BRT,”厦门公交集团业务一部副经理张清辉告诉记者,“当前正在对30路数据进行分析,为结合公交专用道调整公交运营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路线没有调整前,30路单趟周转时间约140分钟,公交专用道投用后,周转时间调整到约125分钟,同样的车辆数可以发更多的班次。”30路驾驶员李建平介绍。
分析11条公交线路 营运效率平均提升7.75%
今年2月1日,作为我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横一纵”公交专用道中的“一横”——湖滨南路和莲前东西路公交专用道投入试运行,公交车上下班高峰期在专用道行驶时享有优先路权。
“这是厦门首条常规意义上的公交专用道,对缓解交通拥堵,发展公交优先具有积极作用。”张清辉说,这条公交专用道总长11.6公里,每天有66条公交线路、1102辆车途经,停靠班次超10000班,承载着超40万人次的出行。为更好发挥公交专用道的积极作用,公交集团挑选在公交专用道单向行驶三四公里、经停9个站点的11条线路做分析,发现这11条线路高峰期的营运效率平均提升7.75%,已产生积极效应,但离预期提升目标20%还有一定差距。
张清辉分析,之所以离预期目标有差距,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因地铁施工,万象城路段还没有画线,公交车开到此与社会车辆混行,没有全程专用;二是莲坂转盘等红绿灯路口信号灯公交优先尚未启用,容易成为公交专用道的“卡脖子”路段;三是还有一些私家车、电动车混入公交专用道挡路,让公交车在专用道上跑不起来;四是大站快运的公交车按目前要求也要排队在专用道运营,结果大站快运也跑不起来。(厦门日报记者 林施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