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昨日大雾锁城系暖湿气流惹祸 大雾天将至

海西晨报   2019-04-09 08:36

  昨天,厦门继续受到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清晨时分,湿度较大,厦门东部沿海及厦金海域等地出现了能见距不足1000米的大雾天气,能见距最低时仅100米左右。厦门就此开启了“朦胧模式”。受“朦胧模式”影响,厦门机场多条航班延误,往返鼓浪屿的航线一度停航。

  昨日雾笼鹭岛,会展中心附近的大厦几乎看不见楼顶了。记者 林君 摄

  大雾遇上早高峰

  市民出行受影响

  前天晚上,厦门气象台就发布了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受海上浓雾影响,轮渡往返钢琴码头居民航线、三丘田至轮渡码头游客应急出岛航线以及其余航线均受到了影响,不少码头出现了停航的情况。此外,雾天遇上早高峰,翔安隧道出岛车多缓行、翔安隧道进岛方向缓行至广告牌路段(约1.8公里),海沧大桥出岛、海沧大桥进岛方向马青路缓行至马青高架警校路段、滨湖路进岛缓行至滨湖东路段。成功大道出岛方向嘉莲段、仙岳高架往海沧方向后坑段车多缓行。集美大桥出岛方向受一部故障车影响,车多缓行,进岛方向也有排队情况存在。

  暖湿气流“惹祸”

  春季易现雾蒙蒙

  大雾迷城,其实和暖湿气流有很大关系。昨天,厦门的上空主要由暖湿气流控制,湿度较大,水汽足,再加上天气静稳,风速较低,水汽一直在厦门上空徘徊,逐渐形成了水雾。雾气越聚越多,也就形成了大雾天气。

  另外,北方的冷空气还未南下,这也给了雾气控制厦门提供了可乘之机。等到冷空气到达厦门并控制后,大风起,大雾天气就会消失了。

  大家都知道秋冬季节的雾天比较多,但其实春季的雾也不少。这是因为,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空气中容纳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在春季,由于夜晚时间比较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至早晨期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春、秋、冬季的清晨气温最低时,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海事局:能见距不同停航航线不同

  “目前,五通至金门水域已达通航标准,10点45分起,恢复厦金客运航线正常航行。”昨日上午10点45分,厦门海事局发布了最新的通航信息。不少乘船来往厦漳、厦金、厦鼓的市民肯定很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情况下,航线会停航?昨日,记者就此向厦门海事局了解情况。

  近期,厦门地区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雾天、大风天气多发,加上台湾海峡特殊的“狭管效应”,对船舶航行安全和民众海上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3月份里,厦门海事局辖区因大雾封航约17小时,涉及厦鼓、厦嵩、厦漳、海上游、厦金等多个客运航线。能见度,其实是决定哪些航线要停航的重要标准之一。当海上能见距因雾、霾、雨等影响,能见距不足1000米时,货运船舶、施工船舶、国际邮轮、两岸直航客滚船以及厦门至金门、厦门至浯屿和从事海上旅游的客运船舶等应及时停航。

  能见距不足700米时,厦门至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邮轮中心至鼓浪屿、嵩屿至鼓浪屿、鹭江道第一码头至嵩屿(鼓浪屿)、大嶝至小嶝、大嶝至莲河等航线的客运(客渡)船舶及其他旅游航线的客运船舶应及时停航。当鹭江水道能见距不足350米时,鹭江道至鼓浪屿轮渡航线的客运船舶应及时停航。

  厦门海事局相关人士表示,在停航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海上天气变化情况、评估海上通航条件,海事局也会适时发布不良交通管制解除信息。记者了解到,昨日上午8点靠泊的两岸直航客滚船“中远之星”受大雾影响,只能在港外锚地等候进港。在上午10点15分,大雾天气逐渐转好后,该轮于昨日下午1点半安全靠泊国际邮轮码头。

  受到天气影响,近期厦门港附近水域大雾天气仍将频发。厦门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提醒,遇到能见度不良时,船舶应靠近航道右侧谨慎驾驶,不随意穿越航道,并遵守厦门海事局交管中心的规定。雾散后港内交通流骤增,船舶要服从交管中心的组织指挥,有序进出港。同时,厦门海事局也提醒乘客们提前关注气象信息,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出行,不在码头等公共场所滞留。

  如果船舶停航时您恰好在船上,应保持冷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能见度达到安全通航标准时,交管中心会优先安排客船进出港。(海西晨报记者曾昊然通讯员其翔)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去年审理知
  • 优质主播走进同安 探秘“宝藏”网红村田洋
  • “五一”假期 厦门部分道路单双号限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