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媒体记者、艺术家深入厦门采风:处处是景
冬日的鹭岛,依旧温暖。蓝天之下,三角梅开得鲜艳,白鹭在海滨上下翻飞,风景如画。
在这样的美景中,由厦门市美术馆、中国农业银行及海西晨报社联合主办的“海内外媒体、艺术家厦门采风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连日来,多位媒体记者、艺术家代表们深入走访了环岛路、鹭江道、鼓浪屿等厦门岛内地标,以及集美、翔安一些岛外具有标志性的地点,见证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探寻其背后的故事。同时,艺术家们还践行“送文化下基层”的理念,走进农行厦门分行基层网点,受到基层工作人员的欢迎。
“特别感谢主办方能举办这场采风活动,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厦门,感受这里的独特风情,激发创作灵感。”多位艺术家表示,采风过程中,他们边走边画,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所观所想,收获丰富。而媒体记者们则用文字和摄影作品,记录了厦门的沧桑巨变。
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文彪在写生。蔡勇摄
匠心独运描绘别样风情
刚到鼓浪屿,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刘文彪就忍不住赞叹:“处处是景,太美了!”
刘文彪是第一次来厦门,也是第一次登上鼓浪屿。鼓浪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全球各地更多游客慕名而来,鼓浪屿也向世界各地游客展示着她的绝美风姿。刘文彪和其他几位艺术家一起,兴奋地绕鼓浪屿走了一圈,最终选择回到岛上的“骆驼峰”,作为自己的写生之地。
很快,他架起画布,调好颜料,一边专注地看着不远处的“模特”,一边开始落笔。“鼓浪屿天风海涛,风景秀丽,特别适合创作。”刘文彪说,他是甘肃人,平时见到的都是西北的苍茫大地,与厦门这座“海上花园”气质迥异。不过,正是这样的巨大“反差”,反而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他想用粗犷的绘画风格,来表现鼓浪屿的秀丽山水。
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正平,则以鼓浪屿“福建路”上地一处具有南洋特色的建筑为背景,创作了数幅水墨画。“鼓浪屿不愧是世界文化遗产!我常年在北京工作,习惯画北方的大山大水,很少有机会画鼓浪屿上的特色建筑,觉得很新鲜,希望能通过我的画笔,表现出鼓浪屿的别样风情。”
艺术家邵文达在描画鼓浪屿美景。蔡勇摄
灵感十足一路行一路画
除了鼓浪屿,媒体记者、艺术家们还走访了环岛路、鹭江道、海沧大桥、厦门机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翔安澳头特色小镇等地,一路行来一路画。
在集美,采风团分别走访了集美学村、集美新城等地。“集美人文气息浓,嘉庚建筑很有特色,新城建设也是日新月异,深刻反映了厦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中国农业银行的艺术家代表孙廷营说,此次采风,他深入走访了多个厦门地标,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素材,回去之后将着重进行创作。
厦门白鹭书画协会副会长曾华伟则对鹭江道、海沧大桥等地标满怀情感。“过去,我曾创作过几幅反映这些地标的作品,但每次来看,都能找到不同的创作灵感。感谢这次采风,我将创作全新视角的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发生的变化真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多位艺术家感慨,无论是从滨海小路扩展为绚丽“外滩”的鹭江道、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还是孕育莘莘学子的集美学村……都充分展示出厦门的高素质高颜值和国际化现代化。这些变化成为珍贵的素材,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认可点赞采风大有裨益
此次采风活动也得到了海内外媒体记者、艺术家们的认可与“点赞”。
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邓绍炳说:“越熟悉的风景越难表现。此次有幸能参与采风活动,让我有机会与许多海内外艺术家交流切磋,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对我今后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新加坡艺术家魏巨川告诉记者,很荣幸能参加此次采风和展览活动,让更多海外艺术家能进一步了解厦门的发展,从而了解中国的发展。“我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厦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中新网黄记者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让她更深入地触摸到了厦门的时代发展脉搏。尤其是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呈现了厦门这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很有特色,也很有意义。
台湾《中华时报》吴记者则认为,本次活动立意高、影响力大,通过采风和展览,能让更多海内外媒体记者、艺术家更了解厦门,发掘“厦门故事”。这为他们未来更好地报道厦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座谈交流、参观了解、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让媒体记者、艺术家们能深入了解厦门的风土人情,感受时代发展的历史巨变,挖掘背后的生动情怀,为接下来的创作积累素材,创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海西晨报记者叶子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