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融通 厦门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赶超目标

厦门日报   2018-05-11 09:13

­  厦门积极推进跨岛发展,集美新城(图)、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等建设开发日新月异。(资料图)

­  孟夏五月,万物竞茂,厦门处处充满生机活力。

­  去年以来,厦门市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的新使命新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尤其是省委书记于伟国提出的厦门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带动作用,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为全省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目标,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完善城市功能体系,不断提升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魅力。

­  创新驱动发展

­  产业提质增效

­  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推动全省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要求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工作有机统一起来。

­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厦门不断在破题、在引领。一年来,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的步伐更加坚定,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推动力、主引擎的目标更加明确。

­  从新经济闯新路。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去年“6·18”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专业孵化器闪耀亮相,取得了丰硕的对接成果。目前,火炬高新区已聚集10多家产业化石墨烯企业,年产值逐年倍增。

­  培育先进产能。湖里创新园就是个范例,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园区到高科技产业集聚地的华丽转身。今年第一季度,湖里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5.8%,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近三分之一。

­  厦门市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到去年底,厦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25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7.9%;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2.4%、利税增长16.4%。

­  加大改革创新

­  坚持开放融通

­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声音从海南传出,千里之外的厦门深受鼓舞,干部群众干劲十足。

­  围绕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厦门市大力拓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效。最早从我国自贸试验区内出发的跨国班列———中欧(厦门)班列,已经通达10个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  厦门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推出了343项创新举措,完成了省总体方案任务。其中,全国首创49项,最佳实践案例数量占到全国16.7%。片区注重创新集成,搭建了航空维修、融资租赁等一批重点产业平台,其中有10个还被列为省重点平台。

­  厦门市按照省委部署,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率先形成知识产权“三合一”“多合一”系统保护体系,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6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最近又率先推出60条惠台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厦门居民同等待遇,在台资企业中赢得广泛赞誉。

­  根据第三方最新评估,厦门营商环境竞争力已提高到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第38位水平,比去年前进两位。随着营商环境的大幅改善,更多国内外企业进驻厦门,仅厦门自贸片区,三年间企业数量比挂牌前有了7.7倍的增长。

­  加快跨岛发展

­  补齐民生短板

­  同样的转型升级,发生在地处城市中心区的沙坡尾文化创意港,一片片废旧厂房改成文创场所,这一老城区焕发出时尚、文艺的气息。

­  岛内功能提升踏上新程,岛外空间拓展迈开了大步。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近半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繁荣了沿线商贸,让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明天更加让人期待。

­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赞誉厦门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十几年前,厦门按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要求,开始了跨岛发展的宏伟征程,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保障民生,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努力实现着城市从“小而美”向“美而强”的嬗变。

­  当前,厦门市委市政府将岛外新城和重大片区开发建设,作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跨岛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重要增长极。集美新城、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等建设开发日新月异,紧盯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策划引入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凝聚起商气人气。

­  与此同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去年5月,厦门市第一个保障房地铁社区正式开工,至今岛外4个保障房地铁社区全部开建,新开工及在建保障房已达4.74万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进入艾力彼“2017年中国顶级医院100强”。去年以来,全市新增病床位约5000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去年8月开业,与厦门市现有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城乡教育更加均衡,去年以来中小学和幼儿园分别新增学位2.1万个和6500个。(厦门日报 记者蓝碧霞)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市交通部门整治桥下空间 确保桥梁安全
  • 品尝地道味!首批32家“翔安百味”名店亮牌
  • 2023年末厦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超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