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两位老人联合编著《鳌园石刻楹联》

海西晨报   2018-04-20 08:33

­  “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漫步于风景秀丽的集美鳌园时,你可曾注意过那一副副石雕楹联,它们长久地铭刻于此,诉说着“集美故事”。

­  昨日,记者获悉,集美首部系统深入解读鳌园楹联的书籍———《鳌园石刻楹联》正式出版。这本书是集美区《集美寻珍》系列丛书之一,整理出了67副位于园中的楹联,并进行了详细解读,展示了楹联特有的文化魅力。

­  本书由集美大学退休教师陈晚生和集美中学退休教师冯沿江联合编著,在集美大学和集美中学百年华诞之际献礼。

­  游客不理解引老人担忧

­  谈及创作《鳌园石刻楹联》的初衷,今年76岁的陈晚生说,这要从去年3月底,集美鳌园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说起。

­  当时,游客数量急剧增加,陈晚生作为嘉庚文化志愿者的一员,几乎每天都要在鳌园里为游客答疑解惑。正是因为此次志愿服务经历,陈晚生有足够多的时间了解这座闽南“石雕博物馆”。“我发现游客对鳌园里的石雕楹联很感兴趣,但不少人都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有些导游解释得也很含糊。”陈晚生告诉记者,他把园中的楹联一副副地手抄下来进行查阅,但其中的不少楹联他也看不懂。

­  于是,陈晚生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冯沿江。冯沿江曾参与《集美寻珍》系列丛书编写工作,当他看到陈晚生抄来的楹联,甚是欢喜。原来,早在1988年他首次参观鳌园时,就曾在园区门口购买过一本《鳌园石刻拓本》。冯沿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本书里记录了郭沫若写的一副关于鳌园的楹联,从那时起,他便对鳌园的楹联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当好友陈晚生提出想要联合整理翻译鳌园楹联时,两人一拍即合,在之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

­  百般查阅只为精确解读

­  今年已是80岁高龄的冯沿江告诉记者,通过梳理,鳌园里共有67副楹联,分布在园区内的风格各异的石雕之上。他指着集美解放纪念碑上的两副楹联告诉记者,这两副楹联不认真看,很容易混淆。“为了分清这些楹联,不知道跑了多少趟鳌园。”

­  在整理中,最难的还是对楹联意思进行解读。曾有一对楹联就难住了两位老人。“乔木认前痕劫后能酬经始志,菁莪期远荫老来犹抱济时心。”冯沿江说的这对楹联,正是刻在陈嘉庚陵墓上的楹联。

­  “楹联中的‘乔木’和‘菁莪’,初看以为是写鳌园里的草和木。”冯沿江向相关学者请教,该学者认为是比喻“坚强的男子汉”和“柔弱的女子”。冯沿江听后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他和陈晚生分头查辞典寻找相关典故,《辞海》查不到,便学着上网查资料。前后折腾了近一年,最终冯沿江在《文选·颜延之》里找到了“乔木”,寓意为故国和故里,后又在《诗经·小雅》找到“菁莪”,寓意为乐育贤才。冯沿江表示,这对楹联是赞颂新中国成立后,陈嘉庚回乡定居,兴学育才,兴建鳌园,为民造福。

­  想编成册子以更好传播

­  记者获悉,目前这本《鳌园石刻楹联》并未对外销售,里面整理的67副楹联主要分为四类,即为“描写集美鳌园的壮丽景色”“讲述陈嘉庚兴学的功绩”“歌颂新中国的美好生活”“寄托中国复兴的美好梦想”。

­  陈晚生告诉记者,书里还有23副未翻译的楹联,其中一部分是白话,一读便懂,还有一部分是他们未能完全明白其寓意的。

­  “文史专家彭一万在给这本书写序时,建议把楹联及其解读部分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供游客了解。”冯沿江十分赞同,他表示,楹联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能表达出多种寓意,他们也希望游客来鳌园参观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真正感受鳌园里特有的石雕文化,虽然他们所解读的不一定全部正确,但希望能带给游客一些参考。(海西晨报 记者 宗琴)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