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厦门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完成
“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很平常,很轻松。”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许小良一脸轻松,还能和工作人员开着玩笑。
昨日,2018年厦门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完成,将为一名患有先天性地中海贫血的3岁女孩带去生的希望。据了解,捐献者许小良今年32岁,在厦门经营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是一名2岁孩子的爸爸,“正是因为这样,我更义无反顾地要救这个孩子”。
一直很热心公益的许小良,曾是福建义工俱乐部厦门分会的成员,经常参加无偿献血。2012年,在一次献血过程中,他加入中华骨髓库;到2016年5月,就有一名血液病患者和他配型成功。但由于患者病情变化,最终没有捐献。时隔一年,2017年8月,他的血液再次和一名患先天性地中海贫血的小女孩(目前在广西接受治疗)配型成功。“当时很兴奋啊,终于可以捐献了,可以救人了。”许小良几乎没有犹豫,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高分辨配型、体检,终于得以在昨日正式采集造血干细胞。
昨日在医院,陪伴许小良的是他的几个朋友。“怕家人担心,我只告诉了几个好朋友,打算今天捐献完回去再告诉家里人。”“心很大”的许小良,还跟朋友和旁边的医生谈笑,让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愉悦的气氛,“我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何乐而不为呢?”许小良的几位朋友则告诉记者:“许小良平常就很有爱心,经常捐东西,也多次献血。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大家知道后都很支持他,觉得他很伟大,都为他自豪。”
经过约2个半小时采集,180毫升还温热的造血干细胞“坐”上飞机,飞往广西。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骆宜茗表示:“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误区。其实捐献者配对之后,都要通过全面的体检,确认身体没问题,符合捐献的一切要求并能够承受全部的捐献过程,我们才会进行采集的。因为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所以采集它并不会对身体有伤害。”(记者蔡樱柳 实习生张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