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号称有22G的流量卡只能用10M 再联系商家对方不理睬
淘宝上销售的上网卡。 (资料图)
“我花了380元网购了一张上网卡,商家说每月有22G流量,而我才用了10M就不能再用了,再联系商家,对方不理我。”有此遭遇的不只阿文(化名)一人。经查,淘宝公司接到的类似投诉达800多条次,经淘宝公司核实先行赔付了16余万元,共涉及400多名消费者。
这个商家是谁?已经查清楚了。经翔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近日,叶某被翔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万元。
【手法】
低价诱你购买,寄出的流量卡“短斤少两”
2015年9月,叶某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网店,专门销售上网卡,他销售的上网卡号称流量大,而且比市场价低上百元。见这家网店的信誉、交易量和好评率都很高,很多消费者纷纷选择在此购买。
“如果要让上网卡生效,得先在网购平台上确认收货,我才能帮你们激活上网卡套餐。”价格便宜是有条件的,叶某用这一招套住下单的消费者。
等消费者确认收货后,叶某就帮忙开通所谓的套餐,激活上网卡。事实上,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才发现,他们收到的上网卡流量往往低于叶某承诺的流量,有些上网卡甚至不能使用。
多数消费者的遭遇都和阿文一样,发现问题后再找叶某理论,叶某不理不睬。
经查,有400多名消费者从叶某那里买了这样的流量卡,淘宝公司核实后先行赔付了16余万元。
【调查】
网店被封后不收手,换个名字接着骗
去年1月,叶某在翔安区新圩镇被公安机关抓获。
承办检察官审查中发现,虽然叶某开的网店被淘宝公司封了,但他并没有就此收手,他利用别人的身份证注册新的淘宝账户,又开通新的淘宝店铺,还是利用刷单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网店的信誉、交易量和好评。新的网店刚开不久又被投诉,很快又被淘宝公司封了。短短5个月时间,他先后利用不同的身份开了8家网店,都是干同样的勾当。
据叶某交代,他所销售的上网卡,价格一般在200元-400元之间,跟消费者说流量都在10G左右,但寄出的流量卡一般都不会超过5G,往往只有1G、2G或5G,有些甚至只有10M。这些低流量上网卡都是他低价从网上购买的。后来他与另一人合伙,他负责接单销售,那个同伙负责邮寄,两人联手共获利20多万元,另外还有十多万元因网店被封没有到手。
【检察官忠告】
1.购买产品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被明显低价所误导,避免买到虚假产品;
2.网购时,在确认产品无误并可以正常使用之后,才能确认收货;
3.发现被骗之后,应当依法维权,及时向电商平台、工商部门或公安机关投诉、报案,千万不能因为数额小而放弃报案。
【消费提醒】
“双11”买买买?“非必需的”不要买
明天就是“双11”了,很多市民都做好了买买买的准备。该如何理性购物呢?我们让几位业内人士谈谈看法。
“市民应在自己能力可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真正需要的东西。”兴业银行湖里支行理财经理姜婉建议,购物时不要盲目跟风,更不要因为优惠、赠礼而去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千万不要因为消费而背负过多的债务。
厦门中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中心客户经理林筱静建议,购物前提早列个清单、养成记录开支的习惯,这可以让人更加理性消费。
兴业银行鹭江支行理财经理颜伟莉认为,要做到理性消费,首先要分清“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必要消费”就是维持我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消费,“非必要消费”就是即便不消费也不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消费。她说,理财中常提到的“节流”,就是要从“非必要消费”方面下手。
那么,现金流该如何安排比较合适呢?姜婉认为,市民每个月的收入首先要满足自身的负债支出,比如还房贷、车贷等;剩下的资金则可进行投资,强制自己储蓄,比如,可进行基金定投、黄金积存等;如果还有可支配资金的话,才进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