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来厦近20年一家三代都做志愿者

海西晨报   2017-09-29 11:01

­  来厦近20年,郑福珍一直是厦港的居民,和丈夫共同经营着一家照相馆,一开就是15年。搬过一次家,只是从下沃社区搬到了鸿山社区。

­  在郑福珍心里,厦门就是她的第二故乡。此前,当郑福珍听说鸿山社区在招募平安志愿者时,她二话不说,就拉着婆婆罗艳珍一起报了名。不仅如此,郑福珍还动员身边的居民,一起加入平安志愿者。

­  连站10小时 啃馒头充饥

­  9月2日上午直至晚上,在民族路46号附近,不少过往行人、居民都看到了“一老一青”的志愿者组合,她们就是郑福珍和她婆婆罗艳珍。

­  郑福珍介绍,她们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协调周围居民保持家中窗户关闭,以及时刻注意路上来往陌生人,最迟时曾站岗至晚上10点。

­  由于该工作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志愿者在岗期间寸步不离。社区工作人员看着很心疼,一再叮嘱她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别硬撑。婆媳俩笑着摇了摇头,“没关系,这不算啥”。

­  烈日最强的时候,郑福珍和婆婆没有离开岗位;晚饭时间,她们依然坚持在岗。郑福珍说,婆婆请人帮忙买了馒头,两人啃着馒头就着矿泉水,就算解决了一顿。

­  “以前从没站过这么长时间,第一天结束后,浑身腰酸背痛。”郑福珍笑着说,她平时比婆婆锻炼得少,连续站岗10个小时,没想到婆婆竟然觉得“还好”。

­  女儿学样子 加入志愿者

­  举行厦门会晤前,恰逢女儿沈昕妍开学。一到周末,才刚刚上三年级的女儿就拉着郑福珍的衣服,说:“妈妈,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当志愿者。”

­  考虑到女儿年龄尚小,而这是一份十分严肃的志愿服务工作,郑福珍说:“可以当志愿者,但是你要听话。”

­  于是,年纪虽小但工作积极的沈昕妍,得到了不少来往市民的称赞。令郑福珍十分欣慰的是,女儿十分懂事,服从工作安排不添乱,还有警察叔叔与她合影留念,给她鼓励。

­  一家人都去当志愿者了,照相馆的生意只留了丈夫一人照看。郑福珍说:“我只是想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多少是多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市交通部门整治桥下空间 确保桥梁安全
  • 品尝地道味!首批32家“翔安百味”名店亮牌
  • 2023年末厦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超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