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园林植物园历经8个月绿化提升改造 景观丰富更精致
厦门晚报报道,经过8个月提升改造,“植物王国”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时,模样更俏丽了。多个专类园区在恢复的基础上,视觉效果更加美观、大气,而园区建筑、设施、小品、水体等细节的打磨让景观更加精致。记者昨日走进市园林植物园,果然有了不一样的观赏体验。
姜目园
松杉园水池景观
多肉植物新增4000多株,新开辟上山道路
本次提升改造,变化最大的是多肉植物区。与之前相比,这里的植物更多了,密实度也更高。
记者看到,室外区中部整修了一条旱河路,道路两侧是金琥、武伦柱等仙人掌植物,营造更逼真的沙漠感。多肉植物区负责人李兆文说,之前的旱河路因年久失修,被各种植物占满,景观效果不明显。重新整修后,呈现了完整的道路,市民可以一边漫步一边欣赏两侧美景。另外,旱河路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雨天排水泄洪。
多肉植物区增加的多个品种仙人掌和4000多株多肉植物,是从生产基地搬来的,包括高大的武伦柱、浑圆的金琥、头顶花座的云球、身披钩刺的巨鹫玉等。现在多肉植物区的室外部分主要以球类搭配柱类仙人掌为主景观,其他多肉植物及小石块作为点缀和镶边,尽显多肉群组的生活形态,也突出了个体的优雅奇异之美。
多肉植物区室外部分的两处山体景观也更加丰富了,原本山体上长满木麻黄等植物,去年台风“莫兰蒂”后吹得一片杂乱。本次提升改造,多肉植物也“爬”上了山。从园区进来的右侧山体,开辟成为龙舌兰科植物区,有象脚丝兰、仁王冠、华严、翡翠盘、黑夜叉等多种植物。靠近多肉植物室内展馆的山体新开辟了上山的道路,山体顶部的亭子也重建,站在山顶俯瞰,可尽览各色多肉植物。
专类园区重新修复 小瀑布激活景观效果
去年新增的专类园区姜目园开园不久,便遇到了台风“莫兰蒂”。提升改造后,这里的各类姜目植物长势正好,加上重新修复的水系,带来一股阴凉感。
这个景区面积2万多平方米,包括姜目六个科近200种植物,有蝎尾蕉、橙塔蕉、粉苞芭蕉、红柄水竹芋、美国红姜花、白脉尼古拉鹤望兰等。景观石、溪流、亭子等,将整个景区烘托得更具野趣。
姜目园旁边的花卉园,是一片五颜六色的花海,各色草花位置经过垫高后,再辅以人工造景的方式,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受台风影响较小的专类园区,进行了细节的打磨。比如在松杉园入口处的水池中,原有的仙鹤雕塑重新上漆后,更加栩栩如生,水池中的植物也重新梳理了。市园林植物园副主任丁印龙说,新增了香水睡莲、王莲等,水池远端的一块大石头,引流了万石水库的水,形成小瀑布。瀑布不仅激活了景观效果,也让一池水循环起来。
【链接】
各方面提升 体验度上升
市园林植物园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绿化重建提升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本次提升绿地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生产、科研园林小品和设施恢复约50项,新植乔木1572株、灌木4347株、地被2万平方米。
“整个植物园提升的细节还有很多。”丁印龙说,包括草坪更新、护栏改造、路边灌木补植、景观廊道翻新、亭子翻建等,还有一些看不见的隐蔽设施,如排水系统、浇灌系统、供电线路改造等,这些都让植物园的游览舒适、体验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