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铁3号线电焊工高温作业 为防电焊灼伤不敢穿短袖

海西晨报   2017-07-28 08:38

­  钻机的钻头就像蒸笼,孙李说,他喜欢焊接这份工作,不觉得苦。

­  孙李脸上的汗珠比豆子还大。

­  虽然层层防护,但孙李的手臂还是经常被灼伤。图片:记者陈理杰摄

­  厚外套、手套、面罩,是日常装束;噪声、弧光、高温,与之相伴。

­  7月以来,厦门进入暴晒模式,在这不动都流汗的季节里,厦门火车站对面的地铁3号线2标段一工区内,42岁的电焊工孙李穿着厚厚的牛仔服,在近2000℃的弧光下,“修补”钻机钻头,汗如雨下。

­  30℃穿厚外套焊修

­  在火车站厦禾路与湖滨东路交界处,是厦门地铁3号线2标段一工区。上午9点,马路上早已热浪滚滚,但在围挡之内,伴随着钻机作业散发出的热气,温度更高。

­  在工地一角,记者看到,地面堆放着刚拆卸下来的钻机钻头,电焊工孙李的工作区域就在这片钻头之中。

­  钻头,是钻机的重要部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前端的钻头会磨损。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每天,工人们都会把磨损部位拆卸下来,清洗完后再由孙李电焊修补。

­  30℃的高温天气,其他人脱衣服还来不及,孙李却只能穿着厚厚的衣服,一件是贴身短袖,一件是秋冬季节才穿的厚外套。

­  “我都习惯了,不这么穿不行,不然电焊弧光会灼伤皮肤。”孙李卷起袖子向记者展示,他手臂的皮肤上布着密密的黑点,都是灼伤留下的痕迹。更触目惊心的是,手臂上被厚外套捂出了痱子。

­  每天喝六七升水

­  作业前,孙李又给自己加了一层防护,他戴上厚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又将外套扣子一个不落扣紧,这么一系列动作下来,他的脸上已布满密密的汗珠。

­  开关开启,一瞬间火光四溅,弧光刺激得记者眼睛酸痛。本来酷热的天气,再加上2000多℃的电弧光烘烤,记者只体验仅十分钟就觉得难以忍受。然而,孙李却每天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业七八小时。

­  孙李经验丰富,他身形矫健,时而站着电焊,时而蹲着电焊,时而又钻进半米高的钻头内部电焊。记者了解到,新装上一个牙轮要经过三次电焊,一次要焊接1个多小时,一个钻头8个牙轮。一天下来,他最多只能修补好一个钻头。

­  作业过程中,隔一段时间,孙李会抽空喝点水。1.5L的矿泉水,每天他都得喝上4-6瓶,下午时分,工地后勤还会送来绿豆汤降暑。

­  “这么热的天,怎么不在地上装个伞呢?”记者问道。

­  “钻头要翻来翻去,有伞不方便。”孙李说,一个钻头有半米多高,电焊过程中,需要人工或挖机帮助翻面。

­  面对“烤验”并不觉得苦

­  四个多月前,孙李跟随中铁四局五公司,从老家安徽来到厦门。电焊工分为白班和晚班,孙李白天工作,工作时间从8时至11时、14时30分至5时30分,一月工资都留给了老家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  “能挣钱,能养家,这个工作我喜欢。”孙李告诉记者,其他工作他也做不了,电焊是他擅长的工作,任何苦与累都不算什么,怕高温就多喝水,“都习惯了,我不常中暑,感觉厦门还没我老家热”。

­  记者看到,不仅是孙李,在地铁工地上,开挖机、钻机以及绑钢筋水泥的工人们都在接受这高温的“烤验”。

­  避高温时段施工 现场备降温物品

­  “高温天气下,我们制定了防暑降温的措施,由现场经理到各个工地现场进行检查。”昨日,厦门轨道集团厦门地铁3号线2标段一工区项目经理邹清辉告诉记者,施工单位适时调整现场施工时间,避开了中午高温时段施工。

­  然而,即便不是中午时段,其他时段温度依然略高。邹清辉说,如今已进入三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大事,为此每个施工现场都配备休息间,现场配备绿豆汤、正气水等防暑降温物品,强化后勤保障,共战高温。

­  项目进展 3号线26个站开工21个

­  相比于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市民对地铁3号线较为陌生。厦门地铁3号线连接岛内火车站与未来的翔安新机场,长37.9km,一共设站26座。2015年底,地铁3号线过海段已开工,2016年8月全线开工,按照计划,2020年底将试运行。

­  晨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地铁3号线全线26个车站已开工21个,正在展开围护结构、土石方及主体结构施工,以及7个区间围护和主体结构施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