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文解码厦门:一座多维度的千面之城

新华社   2017-07-25 11:02

  这是一座东方文化和西方文明交融共生的城市——

  “中秋月,照纱窗,栏杆倚栏杆,相倚傍,心越酸……”华灯初上,老剧场文化主题公园里,古老南音《风打梨》娓娓诉说一段爱情故事。

  老剧场文化主题公园的前身是始建于1942年的鹭江剧场。老城微展馆里的老照片、老物件无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广场上老阿伯们围坐一圈,闽南人的生活气息在功夫茶中流淌。“无论城市如何现代,都要传承鹭岛的文脉,留住闽南人的乡愁。”厦门市思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碧珊说。

市民在厦门思明区原鹭江剧场拆除后建成的老剧场文化创意公园游玩(2015年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市民在厦门思明区原鹭江剧场拆除后建成的老剧场文化创意公园游玩(2015年12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不远处,“浮”在海上的“钢琴之岛”鼓浪屿,悠扬的协奏曲从欧式建筑里流出。这座中西合璧的小岛,有着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本月获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历史国际社区”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这是一座既安逸温馨又追逐梦想的城市——

  环岛路边的“城中村”曾厝垵,被誉为“中国最文艺的渔村”。在一家名为“大冰的小屋”的酒吧里,来自内蒙古的歌手弹着吉他,用歌声诉说厦门的闲适与安逸。

游客在厦门旅游景点曾厝垵游览(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游客在厦门旅游景点曾厝垵游览(7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城市另一侧的厦门港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步履匆匆,他们正为做大航空维修“朝阳产业”而奔忙。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熊衍良说,与昔日特区一样,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如今肩负着“创新探路”的光荣使命。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厦门人。

  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双试点的唯一城市……厦门人,没有因温馨的城市生活停下奋进的脚步,依然如祖先般拼搏开拓,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顺势而为的自然之城——顺应自然,遵从规律,胸怀大局,厦门牢牢把握住城市发展方向

  背山而立,远眺大海。一块紧邻城市核心区的“黄金宝地”,总面积40公顷,土地出让价值超百亿元,如何开发?

  厦门的选择是——圈起来“养鸟”。

  为了保护好被称为中国最美丽夏候鸟之一的小生灵,厦门于2011年成立了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设立自然保护区,厦门的惊人之举开一时风气之先。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内,两只栗喉蜂虎在枯枝上嬉戏(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梅永存摄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内,两只栗喉蜂虎在枯枝上嬉戏(6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梅永存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台湾特色产品亮相第二十届海峡旅博会 金门
  • 厦门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启动 近百场活动让
  • 厦门:回湖里读初中 今起可预约登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