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男子被传销洗脑致六亲不认 骗亲妈做传销

2012-11-10 10:44 来源:海峡导报 0

传销管家也是受害者

  小李也曾是一名传销受害者。他原本也在老家务农,去年10月份,被一名女网友骗到厦门来。当时,这名女网友先是跟小李网上聊天,等到一定程度,再以要介绍他“到工厂上班”为由,将他骗到一个传销窝点。

  结果,小李一进那个房间,就有八个男子过去,将他围住,逼他将身上的衣服、袜子、鞋子全脱光。

  然后,还要求他把手机、钱包、银行卡、身份证交给他们。此后,这些男子就不让小李出去,也不让他和外面的人联系。

  小李说,刚被骗入窝点时,他也和其他新人一样,接受人身控制和洗脑。

  直到他将妈妈的钱买公司的“产品”,并最终将妈妈等亲人骗入传销窝点当“下线”以后,他的地位才开始改变,不但获得了自由,还开始当窝点管家。

自揭内幕

受害者如何变共犯?

  究竟是凭借什么绝招,让那些昔日的受害者,最终成为传销团伙的共犯?他们又是如何管理这些受骗者的?

  对此,管家小李说,公司自上而下设有5个级别,分别是业务主管、业务经理、主任、业务代表、业务员,业务员和业务代表在主任的指导下发展“下线”,就是把亲友骗过来,然后再带到传销窝点。

  他们通常是逼业务员“杀熟”,从身边的亲友开始下手,不过,有时他们也会让年轻漂亮的女成员,通过网络聊天和视频“钓鱼”。

  而一旦将新人骗到窝点后,他们就开始实行人身控制。同时,主任、管家和老业务员就天天给新人上课“洗脑”。天天讲发财致富的梦想,面对洗脑,有的人信,也有的人不信。针对不信的,他们就采取威胁,逼迫,甚至是武力手段。如管家小李,就是在威胁下,苦于找不到“下线”,只好向自己的妈妈“下手”。

相关新闻

女孩被初恋男友骗入传销成共犯

听男友的话上网骗男人

  21岁的小菲(化名)和管家小李一样,都是传销团伙的成员。近日,她同样因非法拘禁罪获刑一年二个月。

  她自己也曾是传销受害者。她是为了初恋男友,从杭州来到厦门,结果,到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进了传销窝点。

  “他是我的第一个男人,他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他让我骗人,我就骗。”小菲对法官说,“我怕他抛弃我。”

  在男友的指导下,小菲很快就从受害者变成共犯,配合传销团伙在网上“钓男人”,通过网络聊天,将外地年轻男子骗到厦门来。

  据小菲交待,她男友姓胡,比她大6岁,两人已经相识2年多了,这一次,是男友将她从浙江骗到同安来的。

  到了同安以后,第三天,小菲就见不到男友了。“他走的时候交待我,要听上级的话”。

  就这样,小菲不但留了下来,而且,因为听话,帮助传销团伙骗男网友,来厦门充当“下线”,她很快就晋升到传销窝点的“管理层”。

  在网上,小菲的QQ昵称为“想明白了”,她通过网上聊天和视频,很快就以帮忙找工作为由,将江西男子周某“诱惑”到同安,然后,再由传销同伙出面,逼其当“下线”。

  2012年1月28日,公安民警冲击该传销窝点时,被拘禁近一个月的受害者周某和牛某等人才获得解救,而管家小李和同伙小菲同时被民警抓获。

法官说法

传销都是“杀熟”

  同安法院刑庭庭长李昌明法官认为,他们诱骗“新人”,进入传销窝点加以控制,或配合其他传销人员在传销窝点限制“新人”的人身自由,企图发展传销“下线”。此时,他们的行为已经由受害者演化为犯罪分子,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李法官提醒,传销犯罪都是“杀熟”。从已判决的案例来看,被骗入传销窝点的多是轻信了所谓高薪招聘,还有很多人是被亲友或者熟人所骗。因此,建议大家要警惕那些具有高度诱惑性的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来自亲友,只有如此才能避免“被杀熟”。(记者 陈捷 通讯员 同法)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厦航首次承运导盲犬 积累经验更好为盲人提供便利
下一条:鼓浪屿家庭旅馆提高准入门槛 审批将更严格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