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厦门有86名学生被骗 涉案金额总计43.6万元

厦门晚报   2017-07-04 17:25

­  想网上买只猫陪自己过暑假,高一学生小李却遇到了骗子,猫没见到,反倒被骗2400元;某高校学生小高,想在网上买游戏点券,结果被几个微信号骗走5049元。今天上午,市反诈骗中心发布了6月份涉生诈骗警情,总计有86起案件,受骗学生们共计损失43.6万元。

­  警方提醒,暑假是学生接触社会的旺季,学生们要加强防范意识,除了防范商品交易、冒充客服和兼职刷信誉这三类骗术外,对冒充好友、提供贷款和教育补贴等几类骗术也要小心。

­  【案例一】

­  买之前相谈甚欢

­  付款后被对方拉黑

­  6月27日,我市某中学高一学生小李想在暑假期间养只宠物猫,她上网搜寻,发现一条卖猫信息,她按照网上留下的QQ号码和卖家取得联系。在沟通过程中,对方不仅提供了猫的图片,还和小李视频,双方相谈甚欢。双方约定以1200元的价格成交,小李可以在收到猫后再付款。

­  很快,卖家告诉小李:“宠物猫已经通过航空物流寄出来了,不过你得先支付800元,其中400元是空运费,200元是保险费,200元是氧气盒费用。”“我当时很纳闷,怎么要这么多钱?但看他说得很专业,还有氧气盒什么的,挺像那么回事的。”小李说,她相信了对方的说法,将钱如数寄出。

­  付款之后,卖家称没收到钱,说这笔钱被冻结了,只有再付一倍的金额才能将这笔钱解冻,也就是1600元。对方承诺:“那笔钱解冻之后,这1600元将会还给你。”

­  小李又相信了,又给对方汇去1600元。钱汇出去没多久,小李发现自己的QQ被对方拉黑了,这时她才意识到被骗了,马上向警方报案。

­  【案例二】

­  骗子一招接一招

­  5000多元瞬间没了

­  6月26日,某高校学生小高在玩《王者荣耀》游戏时,想买些游戏点券,于是他在网上找到一个自称是“网友充值中心”的卖家林某。林某得知小高的来意后,提供给他一个微信号,小高随即和这个名为“订单处理一号客服”聊了起来。

­  “订单处理一号客服”称,购买点券50元起步。小高给对方转去50元后,却没收到点券。对方又说:“要再通过一次交易,你才能收到游戏点券。”并给小高发来一个微信扫描码,还强调不会转走钱。

­  小高扫了两次那个微信扫描码,结果他微信钱包里的钱被两次转走,共计4999元。小高意识到不对劲,马上质问“订单处理一号客服”,对方称这是误转,又提供另一个QQ名为“发货客服”的号码给小高。“发货客服”称,要再次转钱才能将之前误转的钱退回。

­  这次小高不再上当了,他确认被骗后马上报警。

­  【提醒】

­  找正规渠道交易不轻易转账汇款

­  针对涉生诈骗警情,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不要轻信网上或其他渠道获取的所谓“低价”“高回报”等虚假信息;其次,不管是玩网游、找工作、办贷款,都要在正规、官方的渠道进行;学生群体要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切不可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尤其是网络游戏;第三,不要轻易向陌生账号转账汇款,一旦涉及钱款,汇款前一定要多方核实。

­  暑期防骗手册

­  除了商品交易、冒充客服和兼职刷信誉这三类多发性的诈骗骗术之外,警方结合往年同期案例数据,对其他6类涉生诈骗警情也做出预警分析。

­  冒充各类好友诈骗

­  这类骗术中,骗子多以冒充QQ、微信、微博好友的形式进行诈骗,诈骗的对象一般是大专院校学生,冒充的都是在外地甚至外国留学的同学朋友。大体的说辞多以帮忙购买回国机票等,因为可能被骗的学生与自己的同学朋友许久未联系,往往并未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再次核实,所以受骗概率大大提高。

­  订购各类票务

­  暑假是学生家长出游的黄金期,外出旅游购买机票、动车票,甚至是购买景点门票时,都有可能被骗子盯上。民警称,骗子可能会事先在网站上发布“低价”票务的虚假信息引诱受害者上当受骗,或编造“航班延误”“飞机机械故障”等理由以机票改签的方式行骗。

­  冒充学校领导

­  民警说,一些期末考试没考好的大学生,在拿到成绩单之后,会发现成绩单上面有那么几门功课挂科,这时可能就有自称学校老师、领导的人“好心好意”致电挂科的学生,声称可以帮忙改分数、不用挂科,但前提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  教育补贴

­  骗子先致电学生告知其有一笔教育补贴可以领取,并可能留下另一“财政局”的联系方式,让学生自己联系。在学生与“财政局”取得联系后,对方会以发放教育补贴、贫困生赞助、社会实践补贴等理由让学生转账汇款。

­  招生

­  每年高招录取期间,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急迫心情,设局诈骗。提醒学生和家长,谨防所谓“分不够,钱来凑”的虚假招生承诺,以及“内部指标”等诈骗手段。骗子还会声称自己有“特殊关系”,可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运作”进高校,或称可提供“特长生资格证书”。

­  贷款

­  暑期也是各大高校的毕业季,一些学生可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对资金有着较大、较急切的需求,这时候便会寻求一些非官方的“贷款”。大家所熟悉的“校园贷”就是其中的一种。骗子还会以“缴纳保证金”“证明还款能力”等理由要求学生在“放款”前先转账汇款。(厦门晚报记者 朱俊博 通讯员 洪恒亮制图/郭航)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455艘船舶归港避风 高崎渔港打造渔民信赖的
  • 厦门:去市中医院就医可呼叫无障碍专车
  • 2025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厦门分赛区选拔赛圆满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