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有条爱心邮路 邮递员用不停歇的双脚丈量出来
坚持:邮递员每天背着七八十斤邮包,步行两万多步,为居民送邮件
奉献:他们还给贫困学校募捐书籍,帮空巢老人打理花圃,送油送米
帮鼓浪屿上的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鼓浪屿投递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为鼓浪屿投递部邮递员为空巢老人读报。
鼓浪屿投递部邮递员林国鹏在送信路上。
每天背着七八十斤的邮包,步行两万多步,他们用手拉肩扛的方式将信件包裹送到岛上居民家中;在每天行走的这条邮路上,他们还开展献爱心的志愿者活动,照顾岛上的孤寡老人。
这条路被称为“爱心邮路”,它是中国邮政总公司厦门分公司鼓浪屿投递部的员工,用不停歇的双脚一步步丈量出来的。
鼓浪屿投递部经理肖梅滨说,今年以来,为迎接厦门会晤,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礼仪形象,并通过邮递员带动邮路周边的住户,给五湖四海宾客留下好印象。
一条风雨无阻的邮路
锲而不舍
一定要为所有信件找到家
“每一封信件都很重要,一封信就是一份牵挂,我们不愿意这份牵挂落空”
“我们是福建唯一的城市步班邮路,所有邮件都靠步行投递。”肖梅滨说,自己的邮递员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背着两个双肩包、手里捧着厚厚一叠信件出门的样子,“后来有了小拖车,可以把信件装在车上拖着走,但还是要背一个七八十斤的双肩包”。作为投递部里最年长的员工,林荣伟说,步行投递的路上,汗水湿透衣衫是常事,出门都得随身带上几件替换衣物;肖梅滨还补充说,以前穿的那种小白鞋,不到两个月就磨破一双。
每一滴辛勤的汗水、每一个踏出的脚步,都是为了让每封信件、每个包裹准确抵达目的地。
肖梅滨和林荣伟回忆起两年前的那封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故事。“当时信件上写着龙头路278号,可是龙头路总共只有260多号。”林荣伟说,通知书因为门牌号对不上,无法送达。怎么办?林荣伟开始寻找——每天下班后沿着龙头路挨户询问,三天后终于有住户认出:这是菜市场一位小贩的孩子。等录取通知书成功送达,距离报名截止时间只剩两天。后来他才知道,孩子高考后感觉发挥不佳,填志愿时就胡乱写了门牌号。
肖梅滨说,2012年投递部来了一封录取通知书,信封上写着“中华XX号”,却查无此人;整条中华路问遍了都找不到。全体邮递员出动,在岛上展开“地毯式搜索”,还联系了派出所查询户籍,最终还是通过媒体帮忙才找到收件人——原来,收件人住在中华街道,填写地址时未写明“街道”。
“有许多类似的地址或收件人填写不明的信件,我们找不到,派出所也查不到,按规定是可以原件退回的。”肖梅滨说,“但我们通常不愿意退件。每一封信件都很重要,在过去,远方来信就是家人的牵挂,我们不愿意这份牵挂落空。”
一条爱心铺就的邮路
奉献爱心
关爱岛上居民和远方孩子
“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收获感动与温馨,让一成不变的邮路变得可爱起来”
肖梅滨的邮递员生涯有十年。这十年间,那条一成不变的邮路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东起鸡山路、西到康泰路、南至三一堂,再爬上高高的笔架山。
看着不变的风景,走着重复的邮路,肖梅滨遇到谁家要帮忙搬个东西、浇个花,甚至买个菜,他都会积极伸出援手。“给居民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收获的感动与温馨,让一成不变的邮路也变得可爱了起来。”肖梅滨说。
走上管理岗位后,肖梅滨开始推行“爱心邮路”。今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投递部的员工们送完邮件,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就立刻赶去看望住在鼓兴路的空巢老人陈全忠夫妇,为他们送去大米、食用油、水果……陈全忠是个老中医,家中有个大花圃,种满了中药材。肖梅滨说,大家就从帮老人浇水、除草、打理花圃开始,渐渐走进了两位空巢老人的内心。
后来,投递部工作人员们再去时,两位老人甚至开心地唱歌给他们听。不仅是这对老夫妇,还有九旬高龄的许阿婆、家住福州路的王女士……诸多老人都得到邮递员们无微不至的关照,感谢信写来了厚厚一叠——信里这样写:他很好、很棒,我一天没看到他来送邮件,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
这条爱心邮路不仅铺向老人们,也向孩子们延伸而去。2015年6月,鼓浪屿投递部曾与“厦外高二女孩”李晴合作,为福建五地市贫困学校募捐书籍。这些募捐得来的爱心书籍捐赠给莆田、宁德、三明、龙岩、南平等地的贫困学生——省内多地市邮政分公司共同携手,开辟绿色通道,全部书籍从这里发出,免费递送到学生手中。
肖梅滨作为思明区教委校外辅导员,常到中小学讲课,通过宣讲邮递员的亲身经历和心路历程,教小朋友们学会奉献、帮助他人。
这条鼓浪屿上的“爱心邮路”,正在越走越远、越走越长。(文/记者 廖闽玮 图/记者 林铭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