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域污染物和垃圾增多 一年打捞垃圾2397吨
海城相依,厦门人熟悉的这片海,健康状况还好吗?
昨天,厦门市海洋局召开媒体通气会,透露厦门明天起将迎来一系列海洋日宣传活动,会议同时发布了《2016年厦门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其监测数据涉及市民关注的海水水质、贝类质量、白海豚保护、海水浴场、污染物等领域。公报显示,整体来看,厦门湾局部海域水质状况继续保持稳定,符合第一、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65.8%。
但是,九龙江入海污染物总量、海漂垃圾总量明显增加,监测的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中,7个雨污混排口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排放。同时,除大嶝海域外的厦门岛周边海域均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去年厦门岛周边海域发生血红哈卡藻赤潮1起(无毒)。
水质
厦海域水质稳定 发现白海豚217次
2016年厦门湾局部海域水质状况继续保持稳定,符合第一、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达847.5平方公里,占该海域总面积的65.8%;海水中重金属及砷、石油类及其它有机污染监测要素浓度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中主要超标污染要素仍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厦门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和近岸海域贝类生物质量状况良好,未检出贝类毒素和腹泻性贝毒素。
在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白海豚、文昌鱼得到有效保护。2016年,各海豚观测点共发现中华白海豚217次、555头次。
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除大嶝海域外的厦门岛周边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其中九龙江河口区、西海域、同安湾和南部海域水体呈重度富营养状态,东部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这主要还是九龙江输入的污染物造成,不过目前不良效应体现还不明显,影响不严重。”厦门海洋渔业研究所总工周仁杰解释说。
浴场
状况良好 太阳湾浴场最适宜
2016年,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水水质、厦门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岸线整治和沙滩修护力度不断加大,滨海景观水平整体提升。
厦门环岛路东部和鼓浪屿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优良,旅游适宜时段较长,最佳时段为4月-10月,综合环境状况较上年略有提升。
所监测的8个主要海水浴场综合环境状况良好,“优良”等级占98.7%,平均健康指数为69。不过,受台风天气影响,各浴场游泳适宜度总体有所下降,游泳适宜度最好的浴场是太阳湾海水浴场,游泳适宜度最低的浴场是曾厝垵海水浴场,不适宜游泳的主要原因是个别月份水温偏低、台风天气及个别浴场粪大肠菌群影响。据周仁杰介绍,粪大肠菌群就是由人类活动密集造成的。
污染物
九龙江污染物总量同比增62%
“成也九龙江,败也九龙江”,九龙江入海污染物总量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厦门海域年度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最主要因素。2016年,受九龙江流域降水量增加以及台风“莫兰蒂”等的影响,九龙江入海污染物总量比上年增加62.0%,其中主要污染要素总氮和总磷入海量分别增加 50.0%和86.0%。
同时,岛外九条溪流入海口水体中营养盐超标现象依然严重,不过,入海污染物总量同比减少9.4%,体现出近年小流域治理的初步成效。
另一个污染物来源的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状况也不容乐观。2016年,对7个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和7个雨污混排口进行监测,发现污水年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要素年排放总量比2015年均有所增加。其中,7个污水处理厂均达标排放,其他雨污混排口不同程度超标,尤其是埭辽排污口排污状况较严重,其邻近海域环境质量未见改善。
垃圾
海漂垃圾 2397吨,同比增近 800吨
海漂垃圾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16年厦门海域打捞清理的垃圾总量为2397吨,明显高于2015年的1600吨。
海漂垃圾密度最大的区域为厦鼓海域,最小的为五缘湾海域。受“莫兰蒂”超强台风过程影响,9月份垃圾总量高达436吨,约占全年总量的20%。
周仁杰介绍,海漂垃圾的明显增加,主要来源依然是九龙江,这从垃圾内容就能判断,多是一些竹竿、水芦苇等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垃圾。
此外,监测评价结果还显示,厦门海域风暴潮、海岸侵蚀、赤潮等海洋环境风险仍然存在,特别是伴随台风过程的风暴增水和沙滩侵蚀等对厦门的影响较大。
原标题:一年打捞海漂垃圾239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