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路网“末梢”如今铁路枢纽 厦门站昨日迎来60岁生日

厦门日报   2017-04-13 09:56

2003年,经过外围立面改造后的厦门火车站。

  2003年,经过外围立面改造后的厦门火车站。

厦门铁路海堤——移山填海的壮举。

  厦门铁路海堤——移山填海的壮举。

1957年投入使用时的厦门火车站。

  1957年投入使用时的厦门火车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层改造后的厦门火车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加层改造后的厦门火车站。

厦门火车站新站房。

  厦门火车站新站房。­  

  昨日,鹰厦铁路和厦门火车站,迎来了60周岁生日。

  六十年一甲子,不仅厦门火车站历经数次改造、实现华丽转身,厦门铁路也从最初全国路网的“末梢”,变为今日的东南沿海铁路枢纽——2016年,厦门铁路两站累计发送旅客达2397.18万人次。

  1957年·起步

  通车时仅有一排木质结构站房

  1957年4月12日,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厦门火车站开出了前往鹰潭方向的第一趟旅客列车,鹰厦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当时,厦门站仅有一排全木结构的站房、一个站台、一对列车,总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但开在鹰厦铁路上的列车,彻底改变了闽道难行、交通闭塞的局面,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全长694公里的鹰厦铁路,有隧道47座、桥梁159座,设有车站44个,这条铁路在赣闽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由北向南伸延一路越武夷山脉、戴云山脉,跨闽江、九龙江水系,用当时全国唯一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海堤,把厦门岛同大陆连接起来。参建的二十多万铁道兵和筑路群众,移山填谷、开海筑堤,不少人将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这条铁路上。

  1983年·发展

  迎来第一次全新的改建有了钢筋混凝土站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厦门站车次逐渐增多,改革开放后,在1983年5月,厦门站迎来第一次全新的改建。这次改建后,总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站房也从木质结构变为钢筋混凝土。

  铁路客站接待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厦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1984年,厦门站发送旅客94.5万人次;1993年,鹰厦铁路电气化改造结束,站房于1995年加层改造,候车室由1个增加为2个;2003年,站房进行正立面装修改造……

  不过,一直到2009年,也就是厦门站开通运营五十多年后,这个站仍然被称为“末梢”——从铁路出入厦门,还是只能通过鹰厦铁路,日均开行16对列车,全年发送旅客仅有365万人次。

  2010年·腾飞

  一条条新线陆续建成投用

  腾飞始于2010年。伴随着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的开通,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的厦门北站投用,厦门开启了一城两站的新纪元。当年,厦门开行了至福州、杭州、上海方向的动车,全年发送旅客数增加到720万人次。2012年龙厦铁路通车、2013年向莆铁路和厦深铁路通车、2015年合福高铁和赣瑞龙铁路通车……随着一条条新线建成投用,厦门与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等地建立了更加快速的连接,到深圳4小时、到南昌5小时、到北京11小时、到昆明12小时……厦门已成为东南沿海铁路枢纽。

  在路网不断拓展的同时,厦门站的站房已经不能满足旅客发送的井喷式增长,改造再次启动。经过三年的施工,2016年1月,富有“白鹭展翅、情系海峡、琴韵叮咚”浓郁地方建筑和文化特色的厦门站新站房全部投用,总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设有5座站台、9条股道,最高聚集人数4000人/时,使用全新现代化设计。鹰厦铁路也在发生着变化——伴随着高等级铁路的快速开通,鹰厦铁路客运功能有所减弱,但是它仍以老骥伏枥的姿态继续前行。目前,鹰厦铁路是连通“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货运通道,2015年8月起,厦蓉欧国际货运班列从这里始发,其已经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重要线路。未来几年,厦门铁路还将迎来更大发展——福厦高铁、南三龙铁路、衢宁铁路、兴泉铁路……这些新线路的建设,将持续提升厦门铁路枢纽的地位。(厦门日报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潘璀璇 蔡栩图/厦门火车站提供)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厦门法院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去年审理知
  • 优质主播走进同安 探秘“宝藏”网红村田洋
  • “五一”假期 厦门部分道路单双号限行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