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网购个人信息诈骗 一条15元连新生儿信息都有

厦门晚报   2016-10-30 07:43

­  2016年春节后,林某觉得就自己一个人无法扮演多个角色,于是特地雇请了一个小妹帮忙。随后他又在网上购买信用卡信息896条,兼着做起信用卡提额诈骗。这些信息来源于一家信用卡制造商的快递寄件单。林某说,由于很多金融机构都会找这家公司定制信用卡,卡片制成后需要邮寄给持卡人,因此寄件单上就会有持卡人的姓名和电话。他就把这些人当成自己的“潜在客户”。相比于新生儿家庭信息的价格,这些信息更贵,一条要15元。

­  林某和雇来的小妹各有分工。在林某的电脑上,警方发现了他们的诈骗手法:实施生育补贴诈骗时,小妹负责冒充社区工作人员,林某负责冒充财政局工作人员,以领取补贴需要手续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汇款;实施信用卡提高额度诈骗时,小妹冒充银行客服人员,套取受害人的卡号等信息,而林某则根据这些信息在网络商城购买点卡,并把点卡卖出变现。

­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认为,林某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具有社会危险性,因此决定予以逮捕。林某雇请的那个小妹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目前被取保候审。

­  【检察官说法】

­  买卖个人信息皆违法

­  特别严重的可判7年

­  《刑法修正案(九)》于去年11月正式实施,其中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今年以来,仅湖里区检察院就办理了公民个人信息类案件8件。检察官表示,新法加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一旦违反《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就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都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翔安香山50亩醉蝶花盛放 吸引众多游客慕名
  • “陪伴经济”在厦兴起 个性化服务成年轻人
  • 截至2024年底 厦门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约1900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