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灾后救援首战告捷 马不停蹄推进恢复重建
截至昨日,翔安119个村(居)已全部通电,百姓又恢复了往日的幸福生活。
电业工人深入村居抢修受损电力设施。(朱毅力摄)
8个昼夜,8个100%。
9月15日凌晨3时05分,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正面登陆翔安,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地区的最强台风。
风力之大、暴雨之猛、范围之广、灾情之重,翔安在这一刻,注定成为焦点;闻风而动、不等不靠、守望相助、志愿服务,翔安在这一刻,开始书写奇迹。
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15日,一份呼吁全区各界迅速行动起来的动员令发出,一场凝聚全社会各方力量的抗灾“加速跑”响亮鸣枪。翔安在奔跑,翔安在冲刺,一场场“战役”打响,捷报频传:
15日,全区主干道及区属管养道路全线贯通;19日,公交46条线路全部恢复开通;19日,全面完成了城乡生活垃圾清理转运;20日,188所因灾受损的学校恢复正常上课;21日,119个村居全部恢复正常供水;22日,全区8.5万株树木全部扶正回种;23日,区内重点企业100%恢复了生产;23日,全区119个村居全部恢复通电。
翔安区行政中心的大会议室里,昨天下午座无虚席。在翔安恢复重建首战告捷之后,这些与会者甚至来不及换下被汗水浸湿的衣裳,就快速奔向这里。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翔安区抗台救灾恢复重建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是一场总结,更是一次誓师。翔安的恢复重建,开始向纵深推进。
在狂风裹着暴雨扑向翔安的时候,55万翔安人就已经知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必须快!快!快!
密集部署救灾重建成效显著
率先成立抗台救灾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投入运行
台风刚刚停止肆虐,外人就注意到了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的成立。翔安在全市率先成立抗台救灾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并下设抗台防汛、电力协调、交通市容恢复、生产服务、生活救助、医卫保障、市场供应、社会稳定等10个工作小组,第一时间投入运行。
这也是翔安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把工作重心从“防御台风”向“灾后抢险”转移的一个重要标志。由区领导牵头主抓,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和各镇街,紧紧地把手牵在了一起。
“这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队伍。”昨天的会议上,翔安区主要负责人不止一次地表示肯定。正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奔赴一线,深入基层,靠前指挥,现场调度,整个翔安恢复重建的发动机才能高效运转。
回顾几天来取得的战果,翔安区念念不忘的,是10多支、2700多人的人民子弟兵的火速增援。而与翔安党员干部并肩作战的数不清的普通老百姓,也成了翔安救灾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