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厦门优化地铁施工 减少地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2016-08-10 08:35 来源:厦门网 0

­  不添堵

­  1、市轨道交通集团采取优化施工工艺、调整施工工序等一系列举措,尽可能减少地铁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  2、市民开车时发生轻微交通事故,拍照固定证据后应及时撤离,不要在车流中争执不下,造成交通拥堵。

­  湖滨北路与建业路交会处开始进行围挡施工。(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  体育中心站施工路段附近,工人正在进行绿化。 (本报记者 吴海奎 摄)

­  本报记者 吴海奎

­  通讯员 李琳

­  轨道交通2号线体育中心站、建业路站围挡施工以来,湖滨北路总体交通状况保持良好,昨日,本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事实上,不止这两个站点,轨道交通1、2号线多数工地都处于交通繁忙路段,周边环境复杂、管线迁改类型多、地质条件差、交通疏导困难,在施工过程中难免地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阵痛”。既要确保地铁工程按时序推进,又要最大程度地减轻交通“阵痛”,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对此,市轨道交通集团采取了优化施工工艺、调整施工工序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  举措1:道路“占一还一”

­  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轨道交通施工围挡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尽量“占一还一”的原则组织实施(即施工占用一个车道,就通过改造增加一个车道,使施工前后的车道数保持一致),目前除了极个别路段因场地原因无法实施外,几乎所有站都实现了“占一还一”。

­  在体育中心站、建业路站,为了“占一还一”,施工段附近的绿化带做了暂时牺牲,树木被迁移到岛外专门的苗圃园,待到地铁建完后,这些树木将迁回原址。绿化迁移后,路面即可腾出空间给机动车行驶。不过,在施工路段的边角地带,相关单位也补种了一些花草树木,尽量丰富道路景观。

­  举措2:最大限度缩小围挡

­  据介绍,建业路站采取的是“半铺盖法”施工。所谓“半铺盖法”,就是在地铁工地上方做一个盖板,供机动车通行,同时工人在盖板下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出约两个半车道的道路资源,缓解施工对交通带来的压力。目前,建业路站正在进行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在建围护桩和混凝土盖板,工期约6.5个月,盖板做好后,一期围挡即可拆除,车辆在盖板上行驶,为二期工程围挡提供空间。除了建业路站,2号线湖滨北路段的体育中心站、育秀东路站等都是采取“半铺盖法”。

­  相对于“半铺盖法”,还有一种方法叫“明挖法”,这种方法虽然工艺简单,资金投入少,但是,需要进行全面围挡施工,对周边交通影响大,并不适合在繁忙路段使用。一组对比数字即可说明问题,建业路站一期围挡长度约345米,宽度22米,双向保持了六车道通行,而如果用“明挖法”,围挡的宽度至少在30米以上,最多只剩四车道。

­  为了保证道路通畅,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市轨道交通集团对施工围挡进行“精打细算”,围挡能缩到多小就多小,并进行分期、分块围挡,不断更改围挡范围,有的围挡甚至要分十几期进行。

­  举措3:提前迁改管线

­  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进行开挖,由于途经主城区,涉及给水、污水、电力、通讯等多达十几类管线,为尽量减少轨道施工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市轨道交通集团在管线迁改方面坚持“能保护的不迁改,能建成永久设施的,不做临时设施”、“尽量同槽开挖、减少工程投资和交通影响”、“施工准备期能永久迁改的管线或预留的管位一次性迁改、预留到位,尽量减少对后期交通的影响”等做法,在主体施工之前先进行管线迁改,避免后期与主体施工同时占道。

­  相关

­  地铁爆破作业

­  两站点区间限行

­  (记者 吴海奎 通讯员 李琳)昨日,记者从市轨道交通集团了解到,因轨道交通2号线湿地公园站-五缘湾南站区间(五缘湾内海)、五缘湾南站-五缘湾站区间(环岛干道与钟宅路交叉口)爆破作业需要,将对爆破作业点周边道路50米范围采取临时道路交通限制措施,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每次交通限制时长约5-10分钟。

­  爆破作业时间从2016年8月11日至8月14日,每天分两次进行,分别在上午的10点和下午的4点30分。(厦门网)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厦空气质量全国第三 汽车有“黑尾巴”进黑名单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