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鼓浪屿“靓影”散落全球 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均有收藏

2016-08-08 08:58 来源:厦门日报 0

­  鹿耳礁,已毁于1959年8月23日的一场12级以上的台风,巨浪将它掀翻。(普赖斯摄,1897年)

­  日光岩,普赖斯摄,1897年。

­  1870年代,鼓浪屿全景。

­  厦门二中校友把老照片捐给母校。

­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黄晓波)作为一处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与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鼓浪屿的痕迹遍布了大半个地球。近日,厦门二中64届校友何丙仲、颜惠芬夫妇把他们珍藏的五幅来自美国的鼓浪屿旧照赠予母校,为申遗助力。

­  这五幅老照片包括1880年代和1930年代的两幅鼓浪屿全景图、1880年代的一幅厦鼓景色图、1890年代的一幅从鼓浪屿看厦门图,以及1880年代的一幅鼓浪屿东部全景图。它们均以蛋白照片高清放大,然后用3米宽的镜框分别加以装潢,其中1930年代那幅全景图清晰可见英华中学(二中前身之一)的校园。

­  细看照片,回味无穷。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鼓浪屿发展的黄金岁月,这在两幅全景图的对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9世纪中叶之后,外国人推动了鼓浪屿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第一次发展,他们通过建设住宅、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传播宗教,创办文化教育、医疗机构,开展体育、娱乐活动,推动商业贸易等手段,将外来文化传播到鼓浪屿这个小岛上,1880年代的全景图正展现出当时鼓浪屿洋房日渐增多、各类市政基础设施逐步成型,却仍保有大片农田和传统闽南建筑聚落的景象;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南亚的闽南华侨纷纷入住鼓浪屿,他们的回归促进了鼓浪屿包括厦门地区的经济发展,他们还将投资建设社区公共事业、提升居住与生活环境的质量,也由此,1930年代的全景图已鲜见农田,传统闽南建筑聚落也被鳞次栉比的新式洋房所遮掩,高密度的各色建筑和已臻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现出当时社区空间不断扩展、社区格局逐步改观的“发展黄金期”风貌。

­  据了解,这五幅老照片是之前由收藏家从美国拍卖得到的,当时买主找到文博研究员、鼓浪屿申遗顾问何丙仲鉴定,并作为答谢,特地将照片高清放大到3米宽,赠与何老;如今为了助力申遗,何老再将这些照片转赠二中。

­  【名词解释】

­  蛋白照片

­  指用蛋清混合感光剂涂抹在纸基上制作成相纸而印制的照片,现在市场上出现的1900年前的照片和照片册,绝大多数都是蛋白照片。

­  【故事】

­  它们在英国伦敦

­  台湾历史学者买回

­  1870年代鼓浪屿全景照

­  今年年初,作为“西洋文化与鼓浪屿——古蛋白照片精选展”镇展之宝在鼓浪屿原荷兰领事馆一楼惊艳亮相的1870年代鼓浪屿全景照来自英国伦敦。“当时一眼看到它时,就觉得特别珍贵,它是我看到最早最完整清晰的鼓浪屿全景图了。”秦风老照片馆创始人、台湾历史学者徐宗懋说,这张19世纪70年代的鼓浪屿全景照,是两年前他从英国伦敦花重金买下的。为了展览,徐宗懋特意邀请了五位修图师,历经3个半月,完成照片的复原工作,并将15cm×50cm的照片放大了近6倍。

­  它们在美国

­  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  赠送我市42张琴岛老照片

­  去年7月7日,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正式向我市赠送了一批1880年前后的老照片,其中包括42张鼓浪屿老照片,12张厦门其他地方的照片,以及20张漳州、石码老照片,共计74张。这些老照片都来自当年位于鼓浪屿龙头路的“瑞生和宜芳照相写真馆”,后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前,这批受赠老照片由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保存,在研究者眼中,这批老照片具有珍贵的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价值,它们的到来也将鼓浪屿文献建设向前推进了一步,将促进鼓浪屿研究的新发展。

­  它们在东南亚

­  摄影家出国采风

­  收集到一批老照片

­  “海外拥有大量鼓浪屿老照片!”收藏有大量老照片的摄影家白桦告诉记者,他们这帮“摄影圈”的朋友出国时,都会提个心眼,特别留意鼓浪屿的照片,“尤其是东南亚和欧美地区,最容易发现鼓浪屿老照片。”这不,今年3月,白桦和朋友去东南亚采风,又收集了一批鼓浪屿老照片,眼下他正对这批老照片做修复。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毕业生来厦落户办理流程简化 落户期限延长至1年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