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北京“西城大妈” 厦门借力“互联网+”打造群防群治升级版
闽南网8月1日讯(闽南网见习记者 袁静静 陈燕燕 通讯员 厦公宣)“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这些都是在北京非常活跃的治安志愿者队伍。为切实解决当前群防群治队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困境,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厦门建设的热情,让传统群防群治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厦门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厦门市公安局在借鉴北京群防群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顺应“互联网+”国家战略,创造性的提出了开展“互联网+群防群治”建设,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群防群治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公众参与平安建设新模式。这项工作得到了厦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纳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总布局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前正在全市大力推广应用。
整合群防群治力量 实现精细群防
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公安局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开发了全市统一的“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平台将广泛吸纳热心群众、社区网格员、出租房东、物流快递员工、环卫工人、停车管理员等自愿为我市平安建设贡献力量的社会各界群众注册加入。注册后,可以通过“厦门百姓”APP和微信登录,实现群防群治力量管理实名化,勤务精细化。
群防力量通过手机申请注册、承接任务,民警通过手机审核、发布任务、监督执行,两者有机衔接,把散落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群防群治力量整合起来,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管理,为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平安厦门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紧盯公众参与 实现全民群防
整个平台以公众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由在线力量、任务发布、信息采集、线索举报、通知公告、追缉专栏六大板块组成,呈现五大亮点:
力量分布可视化。整个平台以实名制注册为基本管理方式,民警和群防力量只要在手机上安装并登陆“厦门百姓”APP,在地图上即可显示在线人员的位置分布,遇有突发紧急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划定区域、群发短信、拨打电话等方式,调集离事发地最近的民警和群防力量进行先期处置,为实现处置在早、控制在先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常管理精细化。民警通过平台发布任务,在线群防力量领取任务,对按照要求完成的由系统自动生成积分,实现由粗放式向精细化勤务的升级。可以将任务执行情况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传播“正能量”。同时,针对目前群众喜欢健步走运动的实际,提供我要巡逻功能,群众只要在健步走时打开巡逻,就可记录轨迹和里程,结束后可获得积分,做到健身和巡逻两不误。
线索举报便捷化。群防力量可以通过随手拍照上传的方式及时举报各位违法犯罪线索、公共安全隐患,举报经确认属实后,将获得积分奖励。市公安局依托指挥中心成立专门处置中心,由专人负责将群防力量通过平台提交的举报线索进行筛选后予以处置反馈,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结果”。
信息采集流程化。平台提供人员、出租房、静态车辆采集模块,只需点击拍照、上传,即可完成人、房、车基础信息采集,为社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宣传防范实时化。通过平台,可以将最新警情、安全防范知识、追缉视频等相关防范知识和警方资讯等内容实时推送给群发力量,群防力量收到后在自己阅读的同时,可以在线答题测试,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转发,形成“雪球”效应,增强社会公众心防能力。
以奖励为保障 实现常态运作
市委政法委(综治办)、市公安局搭建统一平台的同时,着眼于实现“互联网+群防群治”常态运作,围绕维护稳定、参与治安防控、协助打击犯罪、参与交通管理等日常群防业务,对群防力量维护治安活动都由平台自动予以记分、排名,量化评估,孰优孰劣“一网查询”,工作成效“一目了然”。达到一定积分即可通过微信红包、享受相关公共服务优惠,切实增强群众参与度,提升发展后劲,实现常态化运作。
据了解,平台自6月24日开始推广以来,已有注册用户20717人,用户涵盖社区网格员、快递员、出租房房东、快递员、环卫工人等群体,采集车辆信息103454条、人员信息25379条、出租房信息750条,接受各种举报线索304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