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转业投身司法 调解方法千万种感化人是一种
大嶝司法所所长
郑汉忠
从事调解9年
2007年12月,郑汉忠转业,投身司法岗位。1年多后,他来到内厝司法所。第一天,迎接他的就是些繁锁的纠纷,相邻权、纠纷、邻里纠纷等自此与其工作相伴。
到岗没几天,一位外来女子便向司法所求助。女子与其丈夫从河南来到内厝,正在一厂房里从事建筑工作。几天前,其丈夫不慎从楼梯上摔下,脚后跟骨折,前往当地卫生院就医。手术当前,但夫妻俩却没什么钱。让他们气愤的是,工厂无人出面,包工头也不予理睬,没人帮忙支付治疗费用。
听了女子的介绍后,郑汉忠找来包工头。但包工头称自己也没什么钱,无力支付治疗费用。几经沟通,事情还是没有丝毫进展。
“手术缺多少钱?我垫。”调解过程中,郑汉忠的话让求助女子和包工头吃了一惊。郑汉忠获悉,第一次手术费用2600元,但伤者夫妻只有2000元。于是,他自掏腰包,将600元交给了女子。考虑到卫生院条件有限,郑汉忠还与卫生院院长协商,请来了第一医院的医生,为伤者进行了手术。
郑汉忠的所作所为,包工头看在眼里。此后几次,包工头都及时将治疗费送上。看似难以解决的纠纷圆满落幕。“调解有很多办法,用自己的行为感化当事人就是其中一种。”调解结束后,郑汉忠对调解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转业报到前,郑汉忠已经为这份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据介绍,在确定转业岗位之后这一年过渡期里,他就自己报考了厦门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法学专业。白天工作,晚上进行网络学习,周末参与考试,两年的时间,郑汉忠顺利拿到了法学本科文凭。
“司法工作尤其是人民调解,与部队生活完全不同。”郑汉忠说,“部队里,人与人沟通,干净利索,讲服从;但当一名调解员,得有耐心,遇事得自己想出多种解决办法。”如今,转业近10年,从大嶝所到内厝所,再回大嶝所,兜兜转转一圈,郑汉忠已然是一位纠纷调解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