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大革命时期厦门工运掀高潮 成厦门革命中坚力量

2016-07-10 08:54 来源:厦门日报 0

­  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此成立。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厦门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  厦门总工会旧址现状。

­   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大同路,街名取“世界大同”之意。它曾经是厦门一条繁华的街道,孕育了许多厦门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大同路两边,小巷纵横,这里有厦门人最平常的市井生活。厦门总工会旧址,曾经的厦门工人运动指挥部,就融入这片宁静之中。

­  走访:

­  总工会旧址经过多次修缮

­  在大同路土堆巷口,一个不显眼的路牌,指向厦门总工会旧址。与周边建筑比起来,这座老建筑还透着新。

­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厦门总工会旧址至少经过三次大修,现在是一座三层的红砖建筑,附近的老居民称它为“小红楼”。它是福建省保存下来的、反映大革命时期福建工人运动的唯一建筑。

­  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此成立。通过工会章程,选举中共党员罗扬才、杨世宁为总工会正、副委员长,并组建工人纠察队。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厦门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  薛加宾从厦门市总工会退休后,曾经在这座小楼里,又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几次重修,这座建筑都保留了基本的外观,红砖外墙、圆拱式柱廊,和上世纪20年代的照片并没有多大的不同。

­  1961年,这座建筑就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叶飞上将为它题写了“厦门总工会旧址”牌匾。不过,真正的保护,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  “后来,这座楼一度成为居民住房,最多的时候住了11户人家。”薛加宾说,上世纪80年代,有市政协委员提出了保护这座老建筑的建议,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专门拨出解困房指标,协调解决楼内住户的搬迁难题。

­  如今的厦门总工会旧址,已辟为厦门工人革命运动史陈列馆,作为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岁的薛加宾偶尔还来这里客串导览员。他说,“一楼是主展厅,二楼是当年召开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的大厅,三楼是罗扬才、杨世宁两位工运领袖当年的住所,现在布置如旧”,“小红楼”经修缮、布置后,一直免费对外开放。

­  历史:

­  总工会成厦门革命中坚力量

­  大街上的喧嚣到了这里,就沉静了下来。就像这一段激昂的革命史,在时间的冲刷下,沉静于幽长的小巷。

­  6月28日上午,厦门总工会旧址来了一位特殊的参观者,她在罗扬才烈士的塑像前深深地鞠躬,在一楼的主展厅里,仔细地浏览展板上面的每一幅照片和文字。

­  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大革命时期厦门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师北伐,中共党员罗扬才在厦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北伐军挺进闽南,厦门工人极为振奋,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以加薪为目标的“罢山罢海”运动。在“罢山罢海”的高潮中,厦门总工会成立。三个月后,会员数量从5000多人增至2万多人,基层工会增至30多个,成为大革命时期厦门革命的中坚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

­  这位参观者在罗扬才烈士的事迹展板前久久停留。经了解,才知原来她是罗扬才的亲属。每逢重要的节日,她都要到厦门总工会旧址来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告慰先人。她说,厦门人民一直铭记着革命烈士的历史功绩,党委政府也非常关心烈士后人,他们在厦门得到了很多关心和帮助。

­  “罗扬才是厦门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总工会委员长、第一位革命烈士,他的革命事迹,在福建革命史上留下了浓烈的一笔,是一面永远闪光的旗帜。”薛加宾说。

­  回忆:

­  工作条件简陋,但革命热情高涨

­  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在“小红楼”的二楼举行。二楼展厅内,一幅画作展现了当时的盛况。

­  薛加宾在退休后和王炳信、钱启源两位老同志一起,负责为这个展馆收集历史资料和相关图片,撰写厦门工人运动史,他们在这座“小红楼”里埋头工作了10年,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薛加宾说,“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是晚上举行的,因为电力不足,会场显得暗了些,工人们就点燃蜡烛来照明。”他取出一份材料,这是原厦门总工会组织部长粘文华对当年成立情况的回忆录。

­  厦门总工会成立之前,召开了多次筹备会,筹备委员随着当时基层工会不断成立而逐渐增加。“厦门总工会”大牌,是一块油漆的木牌,白底黑字,一米多长,一尺多宽,是在成立前就准备好的。成立那天早上,大牌就被挂在了大门口的左边。那一天,通往“小红楼”的土堆巷,好不热闹,工友们进进出出,前来祝贺自己组织的诞生,人人脸上都露出自豪的神色。

­  为再现当年的盛况,按照当时成立的场景,厦大老师进行了艺术创作,对会场进行复原:会场正中,摆着一张长桌子,上面罩着红布,墙壁上贴挂着基层工会、社会各团体送的“神圣劳工”横匾,工人代表参加大会,个个喜气洋洋。

­  成立之初的厦门总工会,只有公章一枚、手摇电话机一部、油印机一台。当时总工会脱产干部的工资很低,每月8元至10元,但是大家从不计较,积极热情、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  1927年4月9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厦门总工会遭到破坏,罗扬才、杨世宁被捕,并在福州英勇就义。厦门工人运动被迫转入地下。

­  革命遗址点击>>

­  厦门总工会旧址位于厦门大同路土堆巷68号,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系主体二层、局部三层的西式红砖建筑,占地面积170平方米,面宽13.6米,进深15.2米。1927年1月24日,厦门总工会在此成立,引领厦门工人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旧址现已辟为厦门工人革命运动史陈列馆。1961年由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图 记者 蓝碧霞 通讯员 王星乐)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厦门首批开通两条定制公交线路 试运营开通4个班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