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 他把巨石当成“豆腐”来切
◆卢剑(中)和同事研究破石方案
台海网7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吴林增 康泽辉 通讯员 黄尚龙 兰金星 苏玉霞 文/图)卢剑,一个“地下工作者”。在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的厦门,他是诸多“地下匠人”之一。
为了弘扬“匠人精神”,昨日,在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1标1工区,以卢剑个人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据悉,这是厦门轨道交通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昨日上午,厦门市总工会副主席杨中华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该工作室由11名成员组成,其中“80后”占了7人,还有2名“90后”助理工程师。这个年轻的团队,在厦门轨道交通建设中已经发明了多项新专利,开创了多个新工法。
据介绍,“卢剑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头和“传帮带”作用,创新和解决施工生产难题,培养团队的“匠造意识”,服务厦门轨道交通建设。
特写
巨石挡道他用“切”的
对于地铁施工,市民很好奇,如果遇到巨石挡道,除了爆破,还能如何“开膛破肚”?卢剑说,作为一名地铁施工人员,“睁开眼睛,在地下钻着,闭上眼睛,想着地下的事,遇到巨石挡道,就要想着法子‘消化’掉难啃的骨头”。而在厦门的地下,巨石挡道是常有的事。譬如,在镇海路站就曾遇到一块巨石紧挨着一个酒店的地下结构。
那咋办呢?如果“硬来”,用炸药炸,那么,有可能震坏酒店的地下结构。于是,中铁十七局六公司的卢剑和工友们匠心独特,想到了平常做饭“切豆腐”的方法。
切豆腐要用刀,卢剑等人找来了大盘锯。这个大盘锯是超大型锯齿,它将巨石一道道切割开来。“豆腐”被竖切几刀之后,卢剑等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将一个个“小豆腐块”击碎。
这样一来,一块巨石,在一番捣腾之后,就被成功“开膛破肚”,还能够很好保护酒店的地下结构。
卢剑说,地铁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不仅自身要安全,也要保护周边建筑的安全,所以,我们不断创新施工方法,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