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内电梯占全市一半 老旧电梯投诉最高
本报记者 陈泥
通讯员 魏欣倩
我市目前共有电梯3万余台,占全市特种设备数量的近一半,电梯数量每年以13%左右速度快速增长。但长期以来,各电梯使用单位在电梯安全管理和执行相关法规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点。
“从去年我们接到的388起电梯投诉情况看,主要原因是电梯困人、故障多发,影响市民出行便利与安全;从房源性质上看,主要集中在商品房(占82%)和保障房(占14%);从管理环节上分析,主要是物业管理缺失或不完善。”市质监局副局长张金龙表示。
质监部门日前发布的2015年厦门市电梯投诉分析报告也显示,我市电梯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有多种原因,有选型配置不合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维保质量不高、电梯本身设备老旧、发现隐患未及时整改等原因,另外,和乘客不正确、不文明乘梯行为也有关系。
【数字】
33222台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梯数量迅速增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电梯33222台,其中乘客电梯23214台,载货电梯6976台,液压电梯79台,自动扶梯2569台,自动人行道155台,杂物电梯229台,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老旧电梯数量为2153台,近五年来,电梯数量每年以13%左右的速度增长。
75家
目前全市有电梯维护保养单位75家,本地注册的单位57家,其中甲级6家、乙级19家、丙级21家、丁级11家;外地注册在我市备案的单位18家,其中甲级0家、乙级6家、丙级7家、丁级5家。电梯使用单位5686家,持证电梯安全管理人员3111名,电梯司机728名。
388件
2015年度,质监部门共接到电梯类投诉388件,占全市举报量的66.44%。
分析:
九大问题成投诉热点
分析显示,去年市民反映最集中的电梯问题主要有:电梯运行过程中掉层;电梯故障多发;电梯使用单位未张贴警示标志牌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电梯故障停梯困人;电梯超期未检;应急对讲无效;电梯底坑漏水;电梯长时间不关门;电梯照明不亮等。
【区域分布】
岛内电梯数占全市一半
从投诉举报量看,占比数较多的是思明、湖里、集美和翔安四个区;占比数较少的是海沧和同安两区。
这是因为,思明、湖里两区电梯基数最大,占到全市电梯总数的一半;集美、翔安两区岛外新城建设近几年有大量新楼盘交付使用,装修期间电梯配置问题、野蛮使用等原因,导致新投用电梯故障高发。而海沧、同安两区以工业货梯居多,市民投诉相对较少。“电梯投用20年以上”投诉量占投用电梯数比最高,“投用不超过5年”投诉量占投用电梯数比最低。尤其投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投诉率比“投用5~10年”的高出1倍以上。
【物业管理】
新楼盘物业被投诉得多
分析显示,去年电梯安全投诉量排名靠前的物业管理单位,主要是负责保障房项目或新楼盘项目。主要原因:一是电梯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未落实,如物业未能配足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应急处置、24小时值班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二是为降低维修费用,不及时更换零配件或使用价廉质劣的配件;三是未能做好电梯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一些住宅小区,交房后装修期间,随意利用电梯运土、水泥、木板。
举措:
构建电梯安全长效机制
1.抓主体责任
举办全市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人培训班,宣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法》、《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和《福建省机电类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范》,并以案说法、以案为鉴,力促电梯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电梯安全管理意识。同时,加大对电梯安全使用单位的日常监管,特别是投诉量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的使用单位要“反复查、查反复”,对不认真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或履责不到位要严肃查处,重拳出击。
2.抓维保质量
建立实施以年度监督检查、日常安全监察、检验监督评价、专项执法检查、投诉举报及媒体曝光查处、维保质量监督抽查和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情况为主要依据的电梯维保单位计分考核办法,并以计分考核结果确定电梯维保质量等级的评价制度。继续开展电梯定期检验一次合格率统计分析,加大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打击电梯维保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建立“维保质量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并在媒体上曝光,形成倒逼机制。
3.抓典型示范
把创建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作为电梯安全监管攻坚战的重要内容。通过创建活动,推行实施十项制度、规范四个表单、强化五项管理,树立典型和标杆,以点带面,推广电梯安全管理好经验好做法,进而实现提升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和市民文明乘梯意识,降低电梯困人率、降低电梯故障率的“两升两降”目标,以及电梯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
4.抓应急处置
抓紧建设厦门市96196电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行。通过开通一条救援热线96196、构建一张救援网络、建立一套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电梯困人快速救援和电梯故障困人数据记录汇总、风险分析和预警发布。努力让96196电梯安全应急处置中心成为“人民质检为人民”的民生热线、惠民品牌。同时,加快电梯安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度,实施电梯安全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自动预警、风险分析研判、维保质量电子稽查和应急状况快速响应,有效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辅助电梯安全监管。同时,96196电梯应急处置中心将与电梯安全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有效衔接,并与消防119、公安110建立联动机制。
5.抓电梯保险
结合我市电梯安全运行实际和力求产生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效应,抓紧研究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通过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引导保险公司按照保本微利原则经营电梯安全责任保险,通过费率差别调整来促进电梯使用单位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投保单位、保险机构、社会公众互利共赢,推动电梯责任保险科学、有效、有序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