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百年“菽庄吟社”揭牌重启 鼎盛期有近2千才子参与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 记者 邬秀君 黄晓波 通讯员 杨坤杰 林逸辉)天朗风轻,长桥倒影,藏得住眼前之海,却藏不住菽庄百年诗情。25日上午,百年诗社——菽庄吟社,在沉寂多年之后揭牌重启。群贤毕至,来自林家和龚家的后人,以及厦门文化界人士,在菽庄花园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揭牌仪式。这意味着,在中断七十多年后,菽庄吟社再次焕发新的生机;鼓浪屿整治提升以来,琴岛文化领域再添一笔厚重文韵。在揭牌仪式后,菽庄吟社的成员们,还表演了诗文朗诵以及歌曲合唱,为重启的菽庄吟社献礼。
新当选的菽庄吟社社长黄念旭告诉记者,在鼓浪屿申遗的大背景下,很多群众和热心人士希望借此机会,重新凝视鼓浪屿的文化历史,恢复鼓浪屿的文化记忆。鼓浪屿一直都有良好的诗歌基础,甚至出现了舒婷这样著名的当代诗人,而借重启菽庄吟社的契机,将有助于重振琴岛诗风,让琴岛诗歌文化重焕光彩。值得一提的是,“柔刚诗歌奖”创办人黄德馨先生的加入,也将为菽庄吟社注入新鲜的能量。自2014年开始,“柔刚诗歌奖”便将琴岛作为颁奖地,一系列的诗歌朗诵活动也在此举行。黄德馨先生表示,他将会引入更多获奖诗人参与到菽庄吟社的活动中去,为菽庄吟社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据悉,重启后的菽庄吟社同样将以菽庄花园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诗文传承菽庄文脉,吟唱美丽琴岛,从而彰显鼓浪屿深厚文化底蕴。
据了解,此次菽庄吟社的重启,是在鼓浪屿街道办事处带头下,在鼓浪屿游览区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作为助力鼓浪屿申遗的一环而推动的。以启动仪式作为标志,菽庄吟社将聚集众多诗坛专家学者、岛内外诗文达人、诗词爱好者以及“林、龚”两家后人,为助力申遗,缔造美丽琴岛,做出一份独特的贡献。
重启后的菽庄吟社
要写哪些“诗”?
重启后的菽庄吟社将会做哪些事情呢?据菽庄吟社秘书长牛福泳介绍,诗社将从多个方面来开展活动,提升诗社品质,为琴岛文化发展尽力。
首先,深入交流,挖掘历史。诗社将开展诗歌论坛、诗歌沙龙、吟诵晚会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更多海内外诗友前来,深入探讨交流菽庄吟社历史文化,进一步剖析和弘扬“菽庄精神”。
其次,传播文化,彰显风采。据了解,目前诗社成员已经在酝酿、编排,准备以周、月、季、年等各个传统佳节为时间节点,通过讲古、吟诵、演艺等多种艺术方式为鹭岛市民,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述”鼓浪屿的故事,为世人呈上一份独特的人文盛宴。
第三,播种人文,培育种子。诗社社员会从岛上一些学校物色一批可塑之才,利用每周上岛参与诗社活动的时间,传授技艺,播种人文,也把有艺术天分的孩子吸收为诗社的“小社员”。
第四,以文会友,招士纳贤。诗社社员将义务提供在鼓浪屿的场所,“以诗换宿”接纳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文人雅士,赴鼓浪屿讲古诵今,“以文会友”,以此彰显鼓浪屿热情好客、热爱艺术的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操。
第五,保护历史,开拓创新。进一步整理、完善菽庄吟社传承下来的诸多作品,编辑成册,使其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并编辑收集新一代菽庄吟社社员的优秀作品,使诗社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钩沉】
菽庄吟社才子 鼎盛期近两千人
中日甲午战争过后,台湾沦陷,板桥林家举家内渡,迁居鼓浪屿。林尔嘉怀念台湾板桥故居,于1913年在鼓浪屿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与主人的字“叔臧”谐音。这里包容山海美景,独创园林艺术,遥望台湾故土。
1914年7月,菽庄吟社结社于鹿耳礁林氏府(八角楼),一开始就有300余人参与,几乎囊括闽台才子。之后,湘、苏、浙、京、粤等地文人墨客闻名而至,更有日本、新加坡、印尼华侨躬逢其盛,鼎盛期参与人数达到1978人。
菽庄吟社以菽庄花园为载体,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节事活动有修禊、七夕、中秋、重阳、上元等;喜庆活动有主人寿诞或结婚周年纪念等;游览活动有赏菊、观潮、泛月、登山、访古等;唱和活动有景点、定题、限韵、诗钟等。菽庄吟社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五次征诗、一次征词、一次征赋、一次征序,每次一个主题,共得诗、文、词、赋、序12000首(篇)。除此之外,林尔嘉及菽庄吟社还将这些诗词歌赋结集出版,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林尔嘉就曾出版“菽庄丛书”六种。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林尔嘉的第五子林履信回厦门,又邀集新老吟侣举行修禊活动,这成为菽庄吟社最后一次活动。
【声音】
提升文化品位
●鼓浪屿街道办事处主任郑勇:菽庄吟社与同时代的冶春诗社遥相辉映,并称“南北两大诗社”,曾对鼓浪屿文化乃至中国近代文学发展产生过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此次,借申遗契机,重启百年菽庄吟社,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动了鼓浪屿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还提升了鼓浪屿文化品位。希望“菽庄吟社”能够成为琴岛一面耀眼的文化旗帜,为打造精致优雅、诗香浓厚的琴岛贡献一份力量。
开展系列活动
●菽庄吟社新任社长黄念旭:百年来,菽庄吟社群贤辈出,佳作云集,是鼓浪屿岛上历史文化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她的爱国爱乡,高尚优雅、厚重清新的文风,在闽台、江浙以及东南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重启菽庄吟社,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今后,我们将秉承弘扬、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精神,团结和带领社员,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推动琴岛文化发展,为琴岛申遗做出应有的贡献。
呼吁传统归来
●鼓浪屿申遗顾问、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菽庄吟社在鼓浪屿多元文化中,扮演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也显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她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将众多的诗歌爱好者聚集起来,在诗歌的实践中共同提高。在申遗的大背景下,菽庄吟社作为文化遗产再次体现出来,这也表现了诗歌爱好者呼吁传统的归来,以菽庄花园为载体,以各种形式的创作手法来表达共同建设美丽厦门,建设美丽琴岛的心声。
再现诗社盛况
●“柔刚诗歌奖”创办人黄德馨:两年前,“柔刚诗歌奖”正式落地鼓浪屿后,就在琴岛举办了诗歌节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此次,加入菽庄吟社,并担任监事长,我希望“柔刚诗歌奖”的资源将为诗社注入新鲜元素。届时,“柔刚诗歌奖”的系列活动将由诗社承办,获奖诗人均有机会加入菽庄诗社。这样,菽庄吟社将走向全国和海外,再现百年前诗社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