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湖里22个老旧小区明年将换“新装” 居民迎来新家园新生活

2016-05-30 08:19 来源:厦门日报 0

湖里华昌小区改造提升,小区中庭变身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公园。

­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文/图记者郭筱淳廖闽玮)凹凸不平的地面,摇摇欲坠的储物间,垃圾堆积的空地……在湖里区的很多老旧小区,居民们很快就要跟这些“旧貌”说再见。湖里区把符合条件的22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提升计划,今年已全部启动,并力争于年底前完成60%的改造任务,2017年所有项目将全面完成。

­  去年年底,湖里区率先启动两座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湖里街道金鼎社区与殿前街道神山社区两座“80后”老旧小区真正实现“脱胎换骨”,供水、供气、污水管网等市政设施全面更新,楼面、楼道、阳台等全面翻新;道路两旁鲜花点缀、土墙画上了油画、一排排路灯照亮回家的路……

­  为了让老旧小区改造“东风”惠及更多的居民,湖里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个过程中,湖里区进一步细化工作要求,制订了《湖里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将22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提升范围,这些小区遍布多个街道、社区,惠及居民上万人。

­  更重要的是,湖里区将此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区委书记、区长深入项目现场,动员部署,并要求各级部门紧密配合、强力推进,确保完成改造任务。就在几天前,湖里区委书记、区长实地走访东荣小区、三航小区、铁路家园小区、北溪引水宿舍等多个小区,面对面聆听居民心声与需求,现场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难题解决。“这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民心工程,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题中之意,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是区里为民办实事、补齐社区短板的一次重要机遇。”湖里区委主要领导表示,湖里区将继续从居民需求出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贯穿改造提升全过程。

­  目前,湖里区已完成了22个老旧小区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方案设计工作,同时推动所有小区成立业委会与自管委员会,为改造提升工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湖里还积极与供水、供电、煤气、弱电改造等管线单位沟通联系,做到土建与管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  【链接】

­  老房变身新家 实现美丽蜕变

­  湖里区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越来越多的居民迎来新家园新生活

改造提升的华昌小区中庭变身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公园。

盐业小区内的储物间也将实现美丽蜕变。(效果图)

改造后的盐业小区将实现封闭式管理。(效果图)

­  “内外兼修”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正迎来新家园、新生活。连日来,记者走进湖里区,来到一座座正在美丽蜕变的老旧小区,看到最多的是居民的笑脸,听到最多的是居民对政府的感谢。

­  共管理

­  特区建设者聚居地 凝聚合力改造家园

­  湖里街道华昌小区是最早的“特区建设者聚居地”之一,这座小区于1982年兴建,早期的时候叫做特区管委会基地,第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经济特区建设者都住在这里。

­  1985年入住华昌小区的老住户江炳钧说:“当时这里不过是盖了几幢楼,周边没有配套设施,根本谈不上是小区,连围墙都没有。”近年来,在市、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座有着特区印记的老小区上演变身记:守护居民安全,小区所有室外楼梯和空地边缘都装了栏杆;居民共同扮靓家园,主动认养绿地,让小区变身为鸟语花香的小公园;消除安全隐患,小区内布满“平安眼”监控……

­  小区内的特区建设者和老党员凝聚合力,共同管理,实现长效机制,为共同的家园持续“保鲜”。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小区第一时间成立业委会,承担起管理小区的任务,赢得居民的信任和点赞。

­  圆美梦

­  居民齐动手 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  位于殿前街道高崎北二路的盐业公司宿舍,目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工人们忙着砌砖铺地,小区的老住户们也纷纷出力帮忙。在所有居民的共同参与下,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老小区正焕发出新生机。预计今年8月,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就将完工。

­  这个小区不大,只有两幢楼加一块空地,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居住着48户居民。今年73岁的小区自管委员会主任张智厚于1998年退休后入住这个小区。“当时,这里的居民几乎户户养鸡养鸭,且把垃圾随意丢在地上,环境非常脏乱。下雨时也处处积水,连走出门都难。”

­  改造后的小区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改造方案,小区庭院里的大人参果树下,将建成一个休闲区,放上石桌石凳,供居民泡茶聊天,旁边还将设置健身器材。连小区内的储物间也将焕然一新,走起“中国风”。更重要的是,小区将真正实现封闭式管理,设置规范停车位,通过收取停车费、卫生费及适量物业费维持小区的公共维修,及雇佣保安、保洁员等开销,一举多得。

­  而这份改造方案更凝聚了所有居民的美好愿望,区建设局、街道、社区等部门同居民连续召开多次协商会,根据居民的想法反复修改改造方案,直到大家达成共识。看着工作人员手里的小区改造提升效果图,居民王先生很开心,拿出手机将它们一一拍下。“你看,我们未来的新家多漂亮,我要留作纪念!”

­  解难题

­  整修七层高台阶 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  海山路的气象局宿舍依山而建,坐落在通往狐尾山气象塔的半山腰上,走进这里,一路上都有花香的味道。不过,特殊的地形导致这个只有三幢楼的小区地势倾斜,居民想要回家,若走正门,从大路下车后,还要在小区内再走一段几十米长、近七层楼高的台阶才行;若走后门,也要经过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小区业委会主任蔡庆国说,偶尔来一次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里空气很好,但对于长住这里的居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买一袋米回家都是个麻烦事,更别提坐轮椅的病人了。同时,和大多数老旧小区一样,这里原本也存在着垃圾乱堆、容易积水、缺乏门禁设施等问题。

­  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气象局宿舍的地面改造成了渗水硬质地面,不仅更加平整,也解决了积水问题。同时,小区前后门都装起了新大门和保安室,还装上了新的门禁和监控系统,居民安全感大大提升。最重要的是,小区内那长长的楼梯也重新整修了。“小区居民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就是出行问题。”蔡庆国说,“原本这楼梯是水泥的,很不好走,现在铺上了石材,也装上了栏杆,居民出行方便多了。”接下来,小区设施还将进一步提升,楼梯将进行防滑改造,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同时小区内的荒地也将改建成休闲小公园。(文/图 记者 郭筱淳 廖闽玮)

新闻推荐

到头了;
下一条:滨海西大道旧貌换新颜 沿线多桥都重新刷漆装扮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