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90后小伙精雕细琢建地铁 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2016-04-30 08:47 来源:海西晨报 0

  在工程建筑行业流传着这么一则故事:一名男子长期在外做工程,春节回家,晚上年幼的儿子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还不走?”这个故事固然夸张,却很能体现建筑行业的孤独与辛酸。

  谭志杰,一名“90后”小伙,地铁1号线开工不久,他就来到了厦门,转眼已是两年。如今,他是中铁十七局的一名现场主管工程师,主管地铁1号线中山公园站—将军祠站隧道区间施工。

71011461948932781

  年轻工程师在厦“安家”

  若不特意提起,很少人能注意到谭志杰的真实年龄。在地铁的隧洞内,谭志杰戴着安全帽和口罩,拿着仪器检测钢筋之间的距离,看上去十分老成。其实,谭志杰才23岁,在这个行业只能算个新人。

  2014年,厦门地铁1号线正如火如荼地施工,那一年,谭志杰从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他离开家乡江西,只身来到厦门。他所在的项目部负责地铁1号线中山公园站—将军祠站区间施工,他的工作就是协调轨道工序,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质量复核。

  中山公园站—将军祠站区间在地铁1号线中较为特殊,这条线途经厦门老城区,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只能采用矿山法施工。所谓的矿山法施工,简单说来就是分割式一块一块开挖,需要用到爆破,是最传统的施工方法。不同于盾构法机器操作,在矿山法施工现场,工程师需要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

  地铁施工都在地下,阴暗而潮湿,有时爆破产生的硝烟会弥漫整个隧道,谭志杰每天一大早到现场,天黑了才下班,衣服沾满了泥浆污垢。

  24小时为地铁保驾护航

  厦门地铁是百年工程,每道工序都需要精雕细琢,马虎不得,为此谭志杰需要不断进行质量复核,排除人为误差。比如矿山法注重结构受力,为检测钢筋与钢筋之间间距是否相同,谭志杰需要拿着仪器检测,一弯腰就是一两个小时。

  地铁施工中,真正的隐患是爆破后可能出现的意外。爆破后,如果维岩发生骤变,断面大量出水,拱顶就可能脱落,造成地表下沉。此时,需要现场的工程师及时作出预判,采取紧急措施。

  “就连睡觉我也不敢关机。”今年3月的一天,谭志杰正在午休,不巧遇上掌子面大量出水,他急忙赶到现场,指导工人用网片支护,进行掌子面初喷,控制住了局面。

  女友无法忍受为此分手

  “五一”对谭志杰来说并没什么不同,地铁依然要施工,他们过着真正的“劳动节”。

  如今的他,似乎与外界隔绝,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虽说是“90后”,他却比许多人更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谭志杰曾交了一个女朋友,她因为无法理解他的工作状态,最后无奈分手。他苦笑地说,手机在隧洞内没有信号,接不了电话和短信,忙了一天,回到宿舍就累得呼呼大睡,就算有时间打电话,也不能跟其他男女朋友一样煲电话粥,“又有哪个女友能忍受这样的男友呢?”

  曾经谭志杰也有过迷茫,有过质疑,想逃离这样的生活,但是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辛苦读书了那么多年,总要有些抱负,希望自己在这一行能有所成就”。(记者 雷妤)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五一”小长假 厦门铁路警方发布火车出行安全攻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