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城市里孤独的背影 生病卧床饭菜发霉(图)
在城市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人,他们既是外来人口,又是独居老人。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自食其力,但大多生活艰辛,蜗居在简陋的出租屋内,遇到突发重病或发生意外时,连个传递信息的人都没有。让我们在关注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同时,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也来关心一下这些外来独居老人吧!
生病卧床饭菜发霉
“是110吗?赶快过来,我们这里有一位外来独居老人快不行了!”4月7日,徐厝和悦里一出租屋内,邻居王先生正拿着电话,焦急万分地报警。
当房东和王先生打开房门时,看到这样一幕:60多岁的戴爷爷正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连动弹一下都很吃力。旁边锅里几天前的菜汤都已经发霉发臭了。“估计老人已饿三四天了。”王先生告诉导报记者,好几天都没有看到老人了,当时也没有在意。直到7日房东来收房租时,敲了好久的门,也不见他出来,于是打开房门,这才发现老人已经生病饿了好几天。
王先生说,当时看到老人时,都感觉他快不行了,连眼皮都不会动了。他们赶紧报警,最后警察通知120把老人接走了。据了解,老人名叫戴意(音),是贵州人。王先生说,平时跟老人还挺熟的,觉得他为人耿直,性格直爽。之前一直在工地上干活,这两年因为腿脚不便,就一直歇息在家。在跟他平时聊天中得知,老人离过婚,独自一人在厦门谋生,这么多年从没见过他的亲人来找过他。“这一次多亏房东来收房租,才发现老人的状况,得到及时救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王先生忧心忡忡地表示。
无独有偶,本报4月1日17版也曾报道过一个案例。一位来厦务工的58岁李先生,突发疾病,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好心房东将其收留,免费提供老宅给他居住,但李先生却迟迟没有要搬走的意思。
暖心服务可否延伸
采访中,外来独居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还真不少。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借鉴呢?
其实厦门不少街道、社区在关爱,本市户籍老人,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和健康水平上,还是有很多不错的举措。比如中华街道和厦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针对65岁以上的独居空巢老人,有居家帮手服务,也就是免费为老人安装“智能居家宝”。中华街道工作人员黄女士介绍,这款智能居家宝只需利用家里电话线,就能解决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与居家安防和紧急告知援助的大问题。比如,当他们家中烟雾超标、煤气泄漏,或是老人在家长时间没有活动、进卫生间,以及发生意外长时间未出门,家中停电、遭非法闯入等情况,它均会在第一时间即时自动向亲属等相关人员电话报警,并播放具体警情录音。
在鼓浪屿,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明军说,近期他们拟成立“感恩”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新鼓浪屿人子女的课余时间,与岛上独居、孤寡老人建立起结对子帮扶,通过电话、家访、陪同出游、节假日活动等形式,陪伴独居孤寡老人。
但这些暖心的服务,大多数都只是针对本厦门户籍的老人。如何把他们的服务惠及在厦的外来独居老人,目前还是一个盲点。在厦门老城区,居委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每个片区,其实都有小组长和老党员长期关注这些独居老人,不时上前敲个门,陪他们聊聊天,及时知道他们的健康状况。而如果是外来独居老人,大多数租住在城中村,能够互相照应的也只有左邻右舍。居委会在摸底过程中,如果得知有此类的老人,可建议平时多入户了解情况,也请邻居多个心眼,平时多照看点,这也不失是一种应急的好办法。(记者 林少蓉/文 陈巧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