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传统壁画师苏远平:“30年了,还是只有我们四个”
在厦门同安,有一位特殊的匠人,学历虽不高,却30多年来坚守在民间艺术领域,厦门不少庙宇宗祠,都留下他的壁画作品。他就是传统壁画师苏远平。
苏远平,今年51岁,同安洪塘苏厝村人。他从小喜欢画画,只要有时间,就拿着小树枝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画着自己看到的动物或风景。平常最喜欢的则是拿着连环画临摹学习,“我还很喜欢看壁画师傅们画壁画,总是不由自主跟着学”。上初中后,他跟着美术老师陈金山学习国画,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直喜欢画,离不开画画。”十几岁起,苏远平开始学习画壁画,而后慢慢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传统壁画师。“虽然都是壁画,但是同安的传统壁画和别的地方就有差别。”苏远平介绍说,在同安一带,庙宇宗祠的壁画传统上多采用白描技法,以黑白两色为主,体现朴素简练的感觉。而在南安、安溪、长泰、漳州市区,则多以彩色为主。
苏远平将每次创作都当作重要使命在完成。接到任务时,他总会研究庙宇或宗祠的结构、墙面材质等,并且找到相关负责人确定所要体现的主题。如无特殊指定,他多选定《三国演义》、《岳飞传》里的系列故事为壁画内容,“多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将其展示出来”。“画好传统壁画,要注意两点,一是把握好墙面构图的比例,二是将人物表情生动展示出来。”每次开工前,苏远平总是要先酝酿情绪,构思画面,并根据墙面比例,进行等比缩小,在画纸上打草稿。虽是打草稿,但他却非常用心,每一处落笔,都颇为小心。“即便有了草稿,也不能百分之百重现。”苏远平表示,真正在墙壁上创作时,要特别注重墙面的材质,根据材质进行适当调整。“尤其不能分心。”因为在墙面进行创作,如有失误,则没办法补救。苏远平极其重视壁画人物表情,在刻画过程中,他会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将人物喜怒哀乐的细节尽情展示,使人物更具风采。他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不少外地人还特地来厦门聘请他去画壁画。
这么多年,苏远平创作过的传统壁画作品不计其数,但他自己最满意的却只有两幅,一幅位于溪边的龙虎宫,另一幅则位于集美后溪兑山金鞍山寺中。“这两幅作品人物传神,刻画细致,相对比较满意。”苏远平谦虚地说。
从事传统壁画创作数十年,苏远平从未改行。“本身就很喜欢这个行业,又能将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壁画展示出来,何乐而不为呢!”让他遗憾的是,这么多年并未收到一个合适的弟子,“以前也收过,但是都因没耐心走了。三十多年前,同安就只有我们四个传统壁画师,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只有我们四个”。苏远平非常落寞,他不希望这门传统手艺失传,“如果有人想学,我一定教!”(记者 赖彩霞 通讯员 刘小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