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老厦门人施匡爱传播本土文化 收集两百条闽南俚俗语

2016-03-28 11:49 来源:厦门日报 0


施匡收藏了两百多条闽南俚俗语。

  一册囊括两百多条俚俗语的电子书《闽南语方言》,两米多长的摄影作品《厦鼓全貌》,见证了老厦门人施匡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他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厦门之美。

  将闽南俚俗语整理成电子书

  1941年,施匡出生于鼓浪屿。或许是早年他乡求学、工作的经历,施匡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有着无法言说的情感。“曾经工作繁忙,退休后有了时间,总想着做点什么。”施匡希望唤起年轻一代对闽南方言的关注。

  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闽南方言早已根植于施匡的内心。施匡所收集的俚俗语里,部分虽来自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但绝大部分要靠日积月累不断收集。

  没事时,施匡总喜欢去老年人扎堆的地方找人闲聊,将听来的每一句俚俗语都记录在本子上。公交车上、街头巷尾都成了他的采集地,“每听到一句,就默念熟记于心”。两年内,施匡收集了两百多条闽南俚俗语。涵盖生活、生产、典故、礼仪等六大类。反复推敲后,施匡还给俚俗语标注上了最简练的普通话注解。不过这个过程,对从事了几十年工科研究的施匡来说有点难。自学了电脑技术,施匡还为收集来的俚俗语设计了封面,制作成电子书《闽南语方言》。打印出几十本后,施匡将《闽南语方言》赠送给同学、朋友及远在菲律宾的亲戚。

  拍摄两幅两米长《厦鼓全貌》

  在施匡位于鼓浪屿的家中客厅墙壁上,挂着两幅长2.4米,宽0.26米的《厦鼓全貌》摄影作品。湛蓝的天空下,是美丽厦门的白墙红瓦和蜿蜒的海岸线。“两幅作品分别拍摄于2002年、2003年,均由十几张照片拼接而成。”施匡介绍了这两幅作品的背后故事。“晴天里,站在日光岩的最高点,以三脚架为轴心,360°旋转拍摄。”那时的摄影工具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每拍一张,施匡的身体都要随着角度的变换而移动。

  拼接的过程更耗费心力。“色调、曝光都要相同,要将十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拼在一起,衔接时更要丝毫无差。”这对眼睛有些老花的施匡而言并不容易。仅完成相片间上下对齐这道工序他就用了八个小时。

  施匡给《厦鼓全貌》加装了边框,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朋友们看了都很喜欢,施匡一口气冲洗了几十张用于送人。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以低价批发轮胎诱骗 男子诈骗被抓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