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厦门 > 厦门新闻 > 正文

龟糕印雕刻师想留住厦门“龟文化” 一代代传下去

2016-01-31 07:57 来源:厦门日报 0

  【红龟粿】

  我国民间糕粿食物,流行于福建、台湾地区,为节日祭祀专用的传统糯米制食品,扁平约巴掌大小,红色外压龟印,内包馅,以植物叶为垫,味道有咸有甜。

潘海员坚持手工制作,守护传统技艺。

潘海员坚持手工制作,守护传统技艺。

龟糕印。

龟糕印。

  从思明北路穿过曾姑娘巷,拐进大同路附近的南轿巷,在一个小角落里,记者找到了过年祭祀时那些“红龟”的“出厂地”,也找到了一位老厦门口中的“南轿巷中的匠人”。他,就是目前福建省仅存的唯一一位龟糕印(又名龟粿印)手工雕刻师——潘海员。

  龟糕印,是制作红龟粿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几年,它变成工艺品了。”潘海员介绍,传统的龟糕印有四面,正面是一只乌龟,前爪一定要刻五只、后爪刻四只,意味着脚踏实地。而两侧一边刻有铜钱,一边刻有鱼,寓意“钱进家门,年年有余”。背面则要刻上寿桃,代表长寿吉祥。如今,不少游客专程赶来请他雕刻龟糕印,并带回家摆设。其中,也不乏外国友人。

  龟糕印本是厦门民间特有的传统工艺,但后来机器模具代替了手工艺。父亲晚年对潘海员的嘱咐是:永远都不要用电动工具代替手工。至今,潘海员仍然独自在自己的斗室里“不插电”地刻着龟印,从锯木材开始直到刻完打磨抛光,完全手工完成。一本书大小的龟印往往需要花一到两天,大的还得更费工费时。

  “龟糕印,象征的是厦门本地乃至闽南的特有风俗,它镌刻着岁月痕迹,承载着文化记忆,更是厦门人必不可少的年味,断了传承就太可惜了。”作为潘氏龟印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潘海员忠诚地守护着祖上传下的手艺,一晃就是30多载。

  五六岁时,爷爷就用糖哄他看龟糕印雕刻过程。时光流转,他也尝试用爷爷的方法,让儿子耳濡目染这门技艺,“我想让龟糕印一代代传下去,留住厦门的‘龟文化’。”(记者 陈莼)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鼓浪屿手艺人庄光立:以女娲娘娘的手 “捏”什么都能活
下一条:老厦门人怎么过大年? 亲情是最好的“年味”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