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气质”风靡微信朋友圈 网友跟风狂晒自拍
【吐槽】
朋友圈里被刷屏 有人直呼“受不了”
“再看到气质二字,真的就想吐了!”昨天晚上10点多,林先生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说,搞不清怎么回事,昨天一打开微信朋友圈,几乎快被“主要看气质”和各种自拍照片刷屏了,让人有点受不了。
林先生说,要是真的“有气质”也就算了,可是一个男性朋友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卖萌照片”,偌大身躯,仰拍显得脸更大,头上还戴着红领结,配的文字说明是“主要看气质,不服来战”,当时真想给他评论“类似胖鸟”。还好,忍住了。
“气质是个什么鬼?难道气质就是让人生气的质地?”林先生无奈地说。
【调查】
无奈“被气质” 不玩就要给“红包”
记者浏览一下朋友圈,发现也有几名好友发了“主要看气质”。
阿超,平时在网上很活跃,言语幽默,招人喜欢。昨天晚上,他突然晒了一张和“叶问”蜡像的合影,摆出了咏春拳的经典姿势,表情严肃,文字说明是“看看这气质,以后别惹我!”倒是有朋友蛮配合地评论:“终于想起来了,为什么一见到你,潜意识里就发出‘躲’的警告。”
赵先生是个文化人,平时常在朋友圈发一些正能量的内容。昨天,他竟上传了一张自拍照,斜歪着头,有点霸气外露的感觉,一只手去摸狗的嘴巴,有点像在调戏狗,还配上文字“没办法,主要是气质——不服来战”。记者问他怎么如此反常?他说,朋友圈都在玩“气质”,他“中招”了,只好硬着头皮玩下去,“大家都在玩,那就一起玩呗”。
李小姐是一名高级公关经理,平时有点“女汉子”。昨天,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照片,她半蹲在地上,脚旁边放着类似骷髅模样的物件,然后用右手指向骷髅,配文“主要看气质”。记者问其原由,她给记者发来一个截屏,原来是被朋友“逼”的。“如果玩不起,就发5.21元红包,如果把我当回事,就玩下去。”李小姐说,这还真不是用红包就能解决的事,给对方发红包吧,就是不把对方当回事,要不玩吧,就让人感觉玩不起,只好继续玩下去。
“这样玩都把气质玩变味了,一朋友说收的红包够吃顿大餐了。”刘先生说,长得好看的,昨天估计都忙着数红包。
记者从微信朋友圈里发现,不光在厦门,“主要看气质”还风靡到了外地。比如,一名远在宁夏的同行就抱怨“为啥今晚朋友圈都要看气质?传染特别快,但不知‘病毒’从何而来。”
【缘起】
点赞王心凌气质好 网友跟风狂晒自拍
到了昨晚,微信朋友圈陆续传出“主要看气质”的缘起。
据新民网报道,近日,台湾歌手王心凌发行全新舞曲主打歌《少女的祈祷》,其专辑竟然是吃汉堡造型,网友一致认为用这种图片做封面,主要是气质好!随后就开始跟风了,上传了大量“晒气质”的图片。记者登录新浪微博,发现“主要看气质”已成为热门话题,且与王心凌有关。
随后,这个话题逐渐蔓延到了微信朋友圈。记者从多方搜索信息看,这个游戏已流传了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如果玩不起,就发5.21元红包……”;另一个版本是“如果玩不起,就当我看错了你这个朋友……”然后就这么火了。而究其原因,有人说是不舍得5.21元红包,有人说是其实是给自拍找了个借口。
记者搜索微博、微信发现,不少人对这个游戏相当“不感冒”,抱怨刷屏让人直冒火。也有人提醒:“所有的流行,都可能是背后的商家,在催眠大众进入一种集体‘SPA’,小心判断,谨慎点赞!”
■专家观点
期待以“小我”互联“大我”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 操慧:社交网络是一个神奇的容器,它既可能瞬间弥合现实社交需求中的缝隙,带来情感的联系和交流的互动;也可能放大和展现某种我们不愿直视的“匮乏”,正如类似“主要看气质”这样的网络社交接龙游戏的兴起。
在此类游戏的背后,不仅是“晒”这种个人化表达所折射的普通人的认同渠道稀缺,更是我们的社会在提供精神文化生产满足中的某种脱节和错位。与此同时,精明的商家在网络中植入营销机制的敏感值得我们反思,面对未来还将涌现花样翻新的社交接龙,我们期待能够以“小我”互联“大我”,让类似“希望小学大眼睛苏明娟”以及“冰桶挑战游戏”等公益传播照亮社交网络的晴朗天空,在互相尊重和理性参与中重构和共建社会互信。
■延伸阅读
什么是气质
心理学资料显示,气质是根据人的姿态、样貌、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感觉。
古人话气质
张载《语录钞》:“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元好问《送刘子东游》诗:“刘郎世旧出雄边,生长幽并气质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