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6年已成为市民认可名校 厦门实验中学有四好

厦门日报   2019-03-11 08:53

­  在不少厦门人眼中,厦门实验中学是一匹“黑马”——通常,一所新办校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要假以时日。但是,这所学校,年仅6岁,已经获得越来越多学生家长的信任。

­  有一些很直观的体现,譬如说,厦门实验中学2013年成立,到2016年,它家的高中招生,已经不需要费多少口舌的宣传,学生家长主动找上门咨询;学校所在社区,原本“门前冷落车马稀”,现在入住率直线飙升。

­  在这现象的背后,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厦门来说,这所位于同安滨海西大道888号的学校的,是一条岛内外教育均衡的“希望之路”。

­  一所新办校,用了不到六年时间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它凭什么?

­  学校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拥有各类平台、设施设备的智慧校园。(厦门实验中学供图)

­  出身好

­  它是厦门第一所实验中学

­  承担“教育实验”重任

­  在岛内外教育质量的天平上,厦门希望厦门实验中学这粒新的“砝码”,能为岛外教育增加重量,让岛内外教育质量的天平,再均衡些。

­  实事求是地说,厦门实验中学成立后,很快就有标识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出身”好。

­  2013年,厦门市教育局宣布,将同安滨海西大道旁新建的一所中学命名为“厦门实验中学”。不少人感到很意外的:在厦门市属中学中,一直没有“实验中学”,不是没有新办校不想用这个名字,而是这块牌子一直被“捂着”不放,教育主管部门似乎在等待“实验”真正的用武之地。

­  从现在往回看,“实验中学”之所以花落这所新办中学,是有深意:厦门实验中学不仅承担教育教学“实验”的任务,还担负厦门教育均衡的厚望——在岛内外教育质量的天平上,厦门希望厦门实验中学这粒新的“砝码”,能为岛外教育增加重量,让岛内外教育质量的天平,再均衡些。

­  “嫁”得好

­  它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办的第一所实验学校

­  形式别致的国际象棋比赛体现着学校的“新”。 (厦门实验中学供图)

­  青年教师参与到校运会比拼,激情飞扬。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前身是大家熟知的“中央教科所”,负责国家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又被称为“国家教育智库”。厦门市教育局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约合作办学,厦门实验中学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厦门实验学校”。

­  当年的开办仪式上,很多人又吃了一惊:“灰姑娘”还嫁入“豪门”——厦门市教育局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约合作办学,厦门实验中学成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厦门实验学校”。

­  也就是说,厦门这所新办学校,还攀上了京城的“高枝”。

­  在教育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不可小视,它的前身,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央教科所”,创办于1941年,负责国家教育政策的研究与咨询,又被称为“国家教育智库”,2011年,“中央教科所”更名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但是,为什么京城里的“国字号”研究院要千里迢迢跑到厦门来办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开办仪式上揭开谜底:原因至少有二:一,我们是被厦门盛情邀请来的;二,作为“国家教育“,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才能让教育理论更接地气。不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也不是到处“开枝散叶”,厦门实验中学是它的第一所实验学校。

­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合作不是签签协议就完事。根据合作协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要派人到学校担任科研副校长。

­  从2014年10月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每年都选派专家常驻厦门实验中学。现任副校长燕新已是从北京来的第二任常驻副校长。

­  现在看来,这种高位“嫁接”使得这所新办的学校在一个高起点办学,有了更高的办学视野和格局。

­  教得好

­  提出“惟精惟新”办学理念为老师提供教学指南

­  校园文艺演出中融入不少传统元素,是厦门实验中学注重文化传承的表现。

­  老师定期家访。

­  实验中学把“惟精惟新”中的“精”,定位于教学育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新”则指育人模式、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所学校把“精”和“新”不折不扣地贯彻在办学实践中,让办学理念“看得到”“摸得着”。

­  五年前,当厦门实验中学提出“惟精惟新”的办学理念时,并没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一回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不过,一些学校的理念似乎仅仅是挂在墙上。

­  厦门实验中学副校长方荣报说:我们是认真的!实验中学把“惟精惟新”中的“精”,定位于教学育人精益求精、日臻完善;“新”则指育人模式、教学策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  这所学校把“精”和“新”不折不扣地贯彻在办学实践中,因此,某种意义上,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看得到”“摸得着”的——“惟精惟新”的教育体系体现在三维五步教学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五三三”基本教学模式、考试工作十二条、质量管理六个“五”、家教式辅导、考点教学法、考试质量基本分析法、五个“四”校本作业体系、智力课程、京剧文化、实验创新等。

­  无论是“三维五步教学法”,还是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等,某种意义上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指南,告诉老师和学生什么时候做什么、要怎么做。譬如说,“三维五步”教学法是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其中,“三维”指的是从教师、学生、管理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实施与监控;“五步”指知识提炼、作业练习、探究讨论、释疑点评、小结反思等课堂教学五步法。也就是说,“三维五步”教学法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追踪三个环节,将教和学一一落实。

­  这所中学通过工作指南实现精细化管理。方荣报举例说,它基本上解决“时空人”问题,例如高中早操,手册会告诉老师,在这个时间,在操场哪个位置,哪些老师该出现,他们要做什么事等等。

­  再譬如说,按照指南,实验中学的早读,语文和英语老师就得提前五分钟到学校,学生版的指南要求:要有早读任务,要坐端正,要大声朗读等等。

­  方荣报说,现在看来,诸如三维五步教学法、考试工作十二条,相当于教会你这所学校的“规矩”,然后慢慢地融入它的文化。

­  “惟精惟新”的设计者是厦门实验中学校长肖学平,他的身上有很多光环: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名校长,不过,刚开始时,他的手下并不理解这位指挥的“作战图”——所有行动指南只是一个点,设计者下达具体命令:你这项工作要怎么做,那项要怎么做。

­  方荣报认为,现在看来,校长的头脑里已经构建了“惟精惟新”的思维导图。他说,我们逐渐意识到,你所做的每个点其实是串起来的。

­  他说,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原本看似单薄抽象的“惟精惟新”,已日渐丰富发展为立体饱满的“精新教育”体系,实验中学也成为一所硬件富有现代化信息,文化氛围既充满思想性、教育性,又富有传统、红色文化色彩和科学品位的学校。

­  案例

­  “惟精惟新”

­  如何帮助新教师

­  三年前,刘飞从东北师范大学到厦门实验中学小学部工作。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实习,但当真正面对一班活蹦乱跳的小娃娃时,还是万分茫然。

­  刘飞说,很奇怪,对新老师来说,很多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就不一样。譬如说,单是要指挥学生打扫班级卫生,他就有点懵了:小学一年级的小豆包,要怎么分配任务,才能把教室打扫干净。甚至连给家长发的短信的措辞,新老师也无从下手。

­  “惟精惟新”教育体系提供的指南,很好地帮助了像刘飞这样的新老师,也规范了教育教学规范。

­  “唱”得好

­  与中国戏曲学院签约京剧班办得很高端

­  在迎接2019年元旦文艺演出中,厦门实验中学的京剧班带来了精彩的表演。

­  厦门实验中学小学部的孩子在上课。(厦门实验中学供图)

­  厦门实验中学举办京剧向外界展示了“厦门腔”如何唱出京味:学生们唱出激昂复杂的腔调,最开始是喉音诵唱,随后飙升,冲向屋顶……不仅如此,京剧已经渗透进学校每一个角落,这所南方学校校园小径边上的路灯、散布在草丛中的石头,都有京剧的影子。

­  两年前,北京一所中学的老师被通知要到位于福建厦门的厦门实验中学学习京剧教学经验,她以为听错了。

­  她后来告诉本报,她特地问了组织者,是那个连“f ”和“h”发音都混淆的“胡建”?然后,这所中学还在说闽南话的厦门?

­  其实,不仅这位北京的老师,当厦门实验中学于2015年宣布要开办京剧班时,连厦门人都吃惊:是在同安的实验中学?在厦门,同安又有自己独特的口音。

­  更让人吃惊的是,厦门实验中学的京剧班办得比谁都高端——它是和中国戏曲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后者每年派出五位专业老师,长年驻扎在实验中学。

­  在中国,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最顶尖的戏曲教育殿堂。厦门实验中学何以又攀上这一“高枝”?这就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幕后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  但是,一所位于方言区的学校,为什么要这么郑重其事、费了千辛万苦地引进京剧?厦门实验中学副书记李丽芬说,主要还是教育肩负的责任。

­  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认为,学校肩负为国家培养栋梁的重任,将京剧文化引入校园,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责无旁贷。

­  这所处于方言区的中学很快成为戏曲界一位令人意外的明星——2017年和2018年,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班学生连续两年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联合主办的“新年戏曲晚会”,和与其他地区演员合演压轴大戏;他们也在京剧国赛中,多次获得中学组、小学组一等奖。

­  不过,在实验中学看来,京剧办学的收获并不是只有奖牌。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班一位叫程荟颖的学生说,她接受来自中国戏曲学院老师最专业的训练,从改进唱腔到无比折磨人的形体训练;但是,这些艰苦的训练反倒让她认识了国粹京剧艺术的“伟大”。

­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说,把每位孩子培养成有底蕴的中国人,让他们从心底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这才是京剧文化进入校园最重要的意义。

­  点击

­  中国戏曲学院点赞:

­  引入戏剧做得最实在

­  两年前,厦门实验中学举办京剧文化进校园开放周,向外界展示“厦门腔”如何唱出京味:铿锵锣钹中,学生们唱出激昂复杂的腔调,最开始是喉音诵唱,随后飙升,冲向屋顶……

­  中国戏曲学院继续教育部主任姚志强的点评是:厦门实验中学不是中国戏曲学院合作办学的“唯一”,不过从现在看,厦门实验中学是所有合作办学学校中,做得最实在的。

­  最“实在”表现在:实验中学把最珍贵的课时交给戏剧——京剧班学生每周大约上三到五节专业京剧课,内容涵盖京剧剧目、戏曲形体、戏曲文化知识等;对于非京剧班学生,学校开设戏曲文化选修课;每周五下午,实验中学都举行“周末京剧艺苑”。在学校的一个宣传片中,实验中学副校长邹标对着镜头说,我们还把京剧和学科相结合。譬如说,物理课上说到受力,就以京剧沉重的头套作为例子,让人忍俊不禁。(厦门日报记者佘峥 本版图/本报记者林铭鸿(除署名外)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空管塔台封顶 是机场最高
  • 厦门信息集团创新招商方式 推动电工合金子
  • 厦门打造首个防非反诈警企社服务工作阵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