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4所名校开建岛外校区 将提供1.6万个优质学位

厦门日报   2019-01-02 09:33

相关

市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和小学

去年底在岛内动工

  厦门市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和小学,也在去年年底动工。

  市教科院的官宣说,这一项目的兴建,将进一步优化厦门市教育资源配置,极大缓解项目周边适龄人口与学位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是极大的好消息。

  其实,还有一个看点,作为厦门教育的“智库”,市教科院是厦门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科研与教研的智囊机构,承担着指导、组织、管理、协调全市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育培训和教育信息技术等工作。每个期末市质检的命题人,都出自于市教科院教研员,在中考省统考之前,它还曾是厦门中考试卷的命题单位。

  一般认为,市教科院附属幼儿园和小学的成立,相当于教科院有了教学科研的“试验田”。

  位置:位于原湖滨南路长途汽车站

  用地面积:29亩

  总投资:2.5亿元

  办学规模:45个班(小学36班,幼儿园9班)

  完工时间:2021年

佘峥说事

连“土壤”也输出了

  随着四所名校新校区的开工,厦门新一轮的名校跨岛发展战略,已经全面启动。

  一些人感觉很奇怪:某某学校以前不是已经在岛外办学了吗?这轮名校跨岛发展战略有着和过去不一样的地方。

不同:新校区完全由名校办,是“亲生的”

  从名称上看,这次在岛外设立的是名校的“校区”,而不是某某中学“分校”或“附属学校”。

  从办学性质上看,这轮的名校跨岛办学,名校和岛外新校区是同一个法人,新校区完全由学校来办,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亲生的”,是“同一位家长”,就像厦大校本部和厦大翔安校区的关系。以往名校办分校,是名校和分校所在区教育局合作举办,名校负责派出一些管理团队和骨干老师。

  应该说,名校和第三方合作办分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目前的几所名校分校和附属学校来看,已经证明是成功的,不少分校或附属学校,已经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

  如果说上一轮的名校办分校,是输出名师和经验的话,那么,新一轮名校跨岛战略,应该可以算是连“土壤”也输出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确保名校的文化在自己的“土壤”健康生长,有时候,光靠“几杠枪”改变不了“土壤”。

  应该说,这轮的名校跨岛发展战略,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这从去年中考厦门一中海沧校区和科技中学翔安校区的录取线就可见一斑,比很多人预料的高,特别是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录取线,冲到了全市第四高。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岛内工作的杨小姐和丈夫,原本和很多人一样:宁可在岛内蜗居租房,也不愿意申请岛外各种保障性住房,她说,大家都说,岛外的教育不行。

  不过,最近,她决定申请海沧的保障性商品房,原因只有一个,她看到了厦门一中海沧校区的建成,还有地铁二号线即将开通。

  这应该是厦门正在推动的名校跨岛发展战略所乐见其成的。

探索:让岛内外校区真正成为“一体”

  不过,前方的路还很长。

  厦门一中表示,在招生上,名校岛外校区得到学生家长认可,不难,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让岛外校区和岛内校区成为“一体”?

  过去一个学期,厦门一中和科技中学都做了一些探索,譬如说,两所学校校长每周要有一两天到岛外校区坐班,厦门一中还专门派出一位副校长;自从有了海沧校区,厦门一中的一些教研活动,特地舍近求远,一定要到海沧校区去,海沧校区的老师,也要定时到岛内参加备课等活动,总之,就要让两个校区的人觉得他们是“一体”的。

  但是,仍然有不少难点,譬如说,这些名校在岛外校区,初中一般是就近招生,高中才是面向全市招生,那么,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协调和所在区区属学校的关系?而在高中阶段,如何“因材施教”而不是追求面子上的“一体化”,如何“形散神不散”等,这些都需要改革者的智慧。

  此外,三年后,厦门一中和科技中学岛外校区学生的何去何从,也是名校岛外校区征服学生家长的一个关键点。

  但是,无论如何,这一轮的名校跨岛发展战略令人向往,至少杨小姐们已经动心了。(记者 佘峥)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全国首个“数字化物供”助邮轮经济快速复苏
  • 厦企奋战“开门红” 生产开足马力
  • 冷暖气流交锋今日阴雨 明起新一股弱冷空气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