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远王:“海上丝绸之路”最初的保护神

泉州网   2016-10-31 16:08

  唐时隐士 贤名远播

  通远王的原型相传为在唐朝时隐居于南安与永春交界处的乐山上的老隐士李元溥,一说其为永春人,一说其祖籍四川。据记载,他曾入朝为官,为避“安史之乱”而弃官隐居乐山,善良的他不仅常为山民采药治病,义务教授山民子弟识文断字,而且常在路边为路人免费提供粥饭茶水,甚至安顿无处歇脚的旅人住在他的草庐之中,因而贤名远播。一日,他“闻空中有乐声,白日升天”,山中居民感念他的仁德,奉其为山神。

  唐咸通年间,九日山下的延福寺重修期间,住持派僧人四处寻找能充当大殿梁柱的巨木。有僧慕名前往乐山,当夜便梦遇一位白衣叟,自称姓李,隐居此山,欲助其重修大殿,让他速回寺中,巨木不日便会运到。僧人回到寺中,才将经过讲完,便见寺前的金溪溪水暴涨,数根巨木在寺前徘徊不去,正犯愁如何捞起木材,寺后的井中却传来巨响,只见木材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到井中并被井水“托出”,且最后木材数量不多不少,正好重修大殿。寺庙为感念这位山神的帮助,特在大殿旁建祠供奉他的神像。

  延福寺大殿重修的奇遇很快不胫而走,因山神以水运木,加之该祠建造后的数年间,金溪都风平浪静,渔民收获颇丰,所以民间便有了“乐山白衣叟”掌管水运,能保航行平安的说法。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频道推荐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园戏著名导演苏彦硕
  • 新加坡义正宫到永宁包公馆 开展包公民俗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