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闽南网 > 闽南文化 > 闽南人物 > 现当代人物 > 正文

深沪詹氏家族与家乡教育事业

石狮日报   2023-09-21 10:07

  20世纪20年代后期,泉州移居菲律宾人数急速增加,他们依靠同族的血缘、同乡的地缘等关系作为纽带,在异国他乡组成各种各样的社团,奉行故乡的伦理习俗,以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为规范,成为侨社之间相互扶持的工具、与故乡沟通的桥梁,有的在家乡设立办事处或对口组织,并筹集活动经费,为菲律宾侨社及家乡作贡献,在近现代史上产生深刻的影响。上图是旅菲深沪聚福社于1930年7月14日写给深沪聚福社的信。

9d2067f0-1e94-4021-88f0-0b00541cb6b0.jpg

  信中夹有一张华丰信局汇票的现银250元,由该社理事詹廷团先生从菲律宾带回家乡,面交深沪聚福社负责人。信中除申明社规账目规定的手续外,该社内部所产生的意见之事亦由詹廷团先生回乡面陈。

  詹廷团先生回乡之旅,因家事缠身,一住多年。在这段时间里,数封与詹廷团先生有关的侨批及其内容所提故事,都诉说着20世纪30年代菲华侨社的人情世故及家国情怀。

  深沪港阜乡人及詹姓族人先辈,清代已往菲律宾谋生,后人牵连血缘、乡缘之纽带,互相提携往菲从事商业、农业、杂工等各种职业。初到异域,寄人篱下,筚路蓝缕。历经艰苦奋斗,各有千秋,有人潦倒街头,沉沦一生;亦有人以一技之长,勤奋努力成为小康,甚而发家致富。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港阜青年远避海外。詹廷团与胞弟詹廷秋,堂弟詹廷复、詹廷耀,内兄陈取培、陈取硕,表亲粘芳安、吴永君,结拜兄弟陈永海,以及陈永海的胞兄弟陈永萱、陈永钿和陈琼林等诸多亲朋好友,港阜各姓乡人,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先后抵达菲律宾谋生。旅菲港阜乡侨人数不断增加,成为爱国爱乡的重要力量。

  港阜各姓乡人一贯重视教育,为进一步培植青年人才,1924年在原有碧山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深沪公立培青学校,并联络旅菲乡侨参与办学,暂借詹氏宗祠作为校舍,成立董事会资助及管理学校。1925年,旅菲港阜乡人于菲律宾马尼拉成立旅菲深沪公立培青学校董事部。詹廷团、陈取培、陈琼林、詹侯唐、陈而奢、陈而江、詹廷机、陈取龙等11位乡人担任首届董事,詹廷团出任常务理事,积极捐资支持家乡教育事业。

  培青学校创校不久即被改制为私校,经费全数由校董会筹措,后来港阜乡侨成立旅菲深沪港阜联合会及培青学校校友会,共同资助用于学校经费。

  詹廷团热爱桑梓、和睦乡人,在菲历经艰苦奋斗,首先在詹廷发(詹杉个)铁厂当伙长(厨师),练就纯熟烹煮之技,成为侨社有名的伙长,收入日渐丰盈,一些乡人跟随詹廷团在各大公司或餐馆烹调佳肴,深得拥戴,为腾出时间参与乡会事务,提携表弟粘芳安作为副手,协管厨务。旅菲深沪聚福社成立,詹廷团被推举为理事。 (陈嫣兰)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董事长称被开除员工涉嫌学历造假 被开除当
  • 章泽天登胡润财富榜:净资产600亿 清华与浙
  • 全球最大级集装箱船出海试航 最大载货量241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