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亮相纪录片《艺术怎么样?》 念故乡:对泉州充满感恩

泉州网   2018-02-22 15:19

­  “如果不穿中国外套,究竟艺术怎么样?”“中国艺术家的招在哪里?”这是蔡国强一直想问的问题。有趣的是,这个追问的过程被夏姗姗记录了下来。

­  原来,三年前,在筹备卡塔尔同名展览时,导演夏姗姗和摄影机跟随蔡国强走访了全中国,记录下他从200多个艺术家到15个艺术家的筛选,最终展示了15位(组)在中国大陆出生的在世艺术家的作品。纪录片中有着蔡国强对策展目标的自述,亦萃取他与艺术家和专家直击人心的问答。值得一提的是,夏姗姗也是蔡国强纪录片《天梯》的副导演。

­  谈幕后:“我是剥下皇帝新衣的那个人”

­  纪录片中,蔡国强给中国当代艺术“扔了块小石头”,激起无限涟漪。纪录片外,蔡国强现场解释为何讨论中国当代艺术怎么样。

­  “我扮演的是剥下皇帝新衣的那个人。”蔡国强说,他到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时,发现很多人不大愿意谈中国当代艺术,这给他带来很大刺激。于是,他对话中国顶尖的艺术家,希望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  观影会结束后,现场观众将鲜花献给蔡国强时,他立即转赠给心目中“永远的泉州美女”——其爱人吴红虹。蔡国强在回首艺术创作道路时,一再感谢家乡和家人对自己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其爱人吴红虹,他们从小一起在古城画画,后来携手走向世界。

­  【现场演讲】

­  讲作品: 《天梯》是献给奶奶的礼物

­  正月初五上午,蔡国强以《谈谈我的艺术怎么样》为题,将作品创作前后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深沉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

­  从1995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所创作的作品《把马可·波罗所遗忘的东西带回威尼斯》,到北京奥运的“大脚印”、上海黄浦江畔的白天焰火,再到巴黎塞纳河上的观念焰火《一夜情》……“穿越”蔡国强历年来的代表作品,现场观众仿佛畅游在“蔡国强的艺术世界”。

­  蔡国强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是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担任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师时,呈现于天空中的29个“大脚印”。2015年,屡次失败却在家乡成功完成的作品《天梯》,感动了很多人。蔡国强说,《天梯》是可以与“大脚印”媲美的作品,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也是他献给奶奶的礼物。

­  念故乡:“我对泉州充满感恩”

­  数十年来,不断行走在世界不同国度,穿梭在多元文化之间,再次回家乡过年的蔡国强感慨万千。“泉州一直影响着我。这座特别的城市里,不同的宗教、文化、矛盾共存,与此同时,泉州人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风格。”蔡国强表示,这种“开放自在”不只是对泉州,对于大国的文化自信乃至全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都是有价值的。

­  蔡国强多次说,西街凝聚了自己太多的文化记忆,小时候常在东西塔前写生,得到了泉州开放文化精神的哺育。当被问及如何将泉州元素有机地融合到艺术创作中时,他表示,泉州文化元素再丰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可以展示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因此,与其盯着本土文化元素不放,还不如从泉州的精神层面去挖掘,“这也是自己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  一直以来,“带着故乡走天涯”的蔡国强从不吝惜对泉州的赞美与感激。在他看来,作品《天梯》尝试多次却屡屡失败,最终在家乡泉州成功了,“泉州接地气,我一直对泉州充满感恩,泉州是我的福地”。(记者 张素萍 吴嘉晓 文/图)

­  寄语青年:

­  “在泉州也可以胸怀宇宙”

­  在去年6月纪录片《天梯:蔡国强的艺术》首映会上,蔡国强曾动情地说:“我希望归来时还是少年。”对于蔡国强来说,家乡是他艺术的起点,奶奶是他人生第一个粉丝和收藏家,父亲是他最好的启蒙老师。他则是从泉州这一“东方第一大港”驶出的一艘船——从泉州的港口出发,在世界港口漂泊。

­  “在自己的村庄就可以仰望星空,胸怀宇宙。”蔡国强说,他少年时代就经常在家乡仰望星空,广大艺术青年播撒艺术种子不一定要到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在泉州也可以胸怀宇宙。

­  蔡国强还与来自台湾的20名艺术院校学子交流。他鼓励台湾青年艺术学生要勇于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有野心,就要大胆地去实现”。艺术家不要受太多束缚,要将自己的“七情六欲”解放出来,通过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