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定法师:在寺二十年 看着少林寺从无到完善

花巷   2017-08-17 14:41

  文/月芳    图片/田米  视频/王金淼

  “师父,今天中午煮什么汤?”

  “西红柿汤吧。”

  “没有西红柿。”

  “有青菜叶吗?青菜汤也行。”

  “没有青菜。”

  “实在不行,就将盐放在开水中,当汤吧!”

 

  这不是麦兜和校长的台词,是缺衣少食的苦涩。快20年了,泉州少林寺常定法师与理农法师的这番对话一直记在彼此的心里。

  去年11月16日,泉州少林寺新山门落成剪彩,捐资者是知名爱国华侨陈祖昌。这一天在泉州少林寺历史上,又会是浓墨重彩的一天。

  一座唐时寺庙建了又毁,毁了又建,三次消失殆尽。1992年10月再次奠基重建,1997年,泉州少林寺还只是一座只有大雄宝殿,连佛像都没有的空壳寺庙。

  那时候,常定法师23岁。他的世界,从此再也没离开过泉州少林寺。

藏经阁

  常定法师告诉我,1997年前后在少林寺,过的大概是这样的生活。

  白天还好,早晚功课、做饭、洒扫、种菜除草倒也充实。到了夜里,在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年轻的小伙子不免也要犯怵。

  风呼呼地咆哮,好像妖魔作法;夜里鸟叫凄凄,显得面目狰狞;寺庙与监狱只有一墙之隔,有人打趣,会分不清和尚的光头和犯人有什么区别……

  说起东岳山这一带,泉州人哪个不知道早年曾是棺柩停寄、安葬先人的地方?彼时杂草丛生,一不留神双足就可能“冒犯”坟地。复建之初,少林寺经济来源靠华侨捐款,每月到佛教协会领取1000元的生活费,也包含修缮、办公之用。

  其实常定法师不一定要回到泉州受这份苦……

  因仰慕“天下功夫出少林”,13岁少年来到崇福寺这座以禅武闻名的寺庙,向常清法师学习少林五祖拳。常清法师与后来担任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主席的周焜民老师师出同门,所以常清法师病故之际,专门嘱托常定法师继续跟着周焜民老师学习。周焜民老师禅武兼修,给了常定法师许多引导。

  1989年,原来在崇福寺出家的元果长老回泉州数月。见常定法师聪慧,决定收他为徒。元果长老告诉常定法师:“你年纪轻轻,还是应该多读书啊!”老师这样说,第二年常定法师就到厦门闽南佛学院学习。1994年后毕业,他奉命到厦门白鹿洞寺任知客,那时候常定法师只有20周岁。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百年番仔楼里的华侨传奇
  • 全省唯一 泉州梨园戏《朱买臣》入选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