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武术文化 > 正文

泉州武术拳种有哪些 泉南处处刮起少林风(图)

2014-11-10 11:52 来源:闽南网 0

  五祖拳

五祖拳

  五祖拳是“一达尊、二太祖、三罗汉、四行者(有的流派为“玄女”)、五白鹤”五种拳法的总称。五祖拳发源于泉州,在泉州南少林拳系中最具代表性,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的优秀拳术。

  五祖拳其实就是泉州一带源远流长的太祖拳。而历史上太祖拳则是泉州的主要拳种,由泉州流传至南方各省以至东南亚。

  泉州太祖拳的雏形为北宋·太祖·赵匡胤始创的“三十二势长拳”。

  《北拳汇编》说:“少林派亦称外家,赵匡胤其开山始祖也。匡胤挟其奇技,秘不示人。醉后曾与群臣具言其奥蕴,寻悔之,又不欲食言,卒置其书于少林寺神坛中。其法以硬攻直进为上策。”

  明代名将戚继光所撰《纪效新书》说:“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口”字壳)拳名势。”

  近人郭希汾著《中国体育史》称:“(宋)太祖之精于技击,断然无疑。或少林拳术,得太祖而益精,亦未可知也。”

  宋·太祖传位给其弟太宗·赵光义,太宗传位其子孙,太祖的直系子孙从此沦为一般皇族。宋朝管理这些皇族,于皇祐三年(1051年)设置宗正司。后来人丁日多,崇宁三年(1104年)分设南外宗正司于南京(河南归德),西外宗正司于西京(河南洛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推翻北宋,宋·太宗的子孙都成俘虏。西外、南外则属太祖派下,南渡后这两个机构屡迁他地,最后西外定居福州,南外定居泉州。(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史迹·南外宗正司》)

  泉州当时是海外交通大港,经济繁荣,税赋收入丰厚,宋太祖的子孙在泉州靠政府发给的“宗廪”,过着富裕的生活。这些宋·太祖的子孙,除了读书准备当官外,平居无事,便练拳耍棒,既可健身,又可娱乐。他们祖宗传下的“太祖拳”,自然风行不息了。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中,记载了泉州少林寺千僧抗元的壮烈事绩,其中提到在泉州的南外宗皇族进士赵孟模与出家为少林寺长老的赵孟良,均是少林寺僧人抗元的主要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到宋皇族与南少林的密切关系。(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蔡永蒹》、《泉南著述·西山杂志》、《泉州寺庙·少林寺》)

  《天源赵氏宗谱》记载,不但在宋代,甚至到宋亡以后的明、清时期,泉州的赵氏也出了不少武人。最著名的是俞大献的武略老师赵本学。(参见泉州历史网qzhnet.126.com《泉州人名录·赵本学》)

  五祖拳的套路多达两百余套,其中小套套路仅十几步,而大套套路则有一百五六十步。特点:“简洁刚猛,以寸劲见长,实战性强。”精义:“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顺人之势,借人之力”;“后人发,先人至”。

  五祖拳出拳迅疾有力,脚步稳重坚牢,配着细腻缠绊的脚法,抡拳时绝无虚花,起踢时直起直落,拳拳进逼,硬弓硬马,步步为营。其棍术也是刚猛简洁,进攻时招招狠准,退守时层层严密。

  五祖拳入门的基本功有五大套路:“三战”、“二十拳”、“四门打角”、“三战十二”、“双绥”。同时配以练习轻功心法、展身、闪身,以及力量、韧度,掌握擒拿、摔跤等要领。

  入门后,根据身高、体形等条件,在“太祖拳”两百多套路中选择适合的套路练习。如,身高体胖的,适合练习“朕头”套路,其特点像老虎腰身,能远击、猛扑;身材矮小的,适合练习“两仪”、“三角摇”等套路,其特点能够“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

  五祖拳的内气技法讲究吞吐沉浮,最难掌握,一般须待外家功夫有小成后才有基础修习。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俞家棍 散落民间的闽南武术绝学
下一条:闽南武术文化薪传不衰 泉州武术瑰宝传四方(图)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