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武术文化薪传不衰 泉州武术瑰宝传四方(图)
冲绳空手道源自白鹤拳
记: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海外传播情况如何?
周:泉州武术传播比较典型的在三个方向。一是东传远播东瀛。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东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梯航四达,文风昌炽,往来众多邦国,誉为“光明之城”。古代琉球王国(今日本冲绳县)向中国朝廷纳贡,贡船由泉州刺桐港靠岸,至今泉州城南尚存接待琉球王国进贡使节的“来远驿”遗址。
日本冲绳空手道刚柔流的基本套路始自“三战”,以“三战”作为基础,使身、手、步配合,内外一致,再循序渐进于程度较高的套路。技理、拳法,都和泉州南拳如出一辙。冲绳传统古武道使用的器械,如棍、杖、船桨、镰刀、三股叉、十字拐、太子手双刀、太子手双鞭,也都与泉州南拳使用器械相同。
他们曾多次到泉州、福州、永春探寻渊源,确认冲绳空手道刚柔流,是由福州的白鹤拳师传教过去而发展起来的,而福州白鹤拳又是源自泉州永春白鹤拳。
由此,冲绳古武道追根溯源至泉州和永春。他们特地在福州立了显彰碑,撰写空手道拳史时专门礼请当时的永春县长洪泽生撰写序言。
二是南传远播南洋。泉州武术自明代郑和下西洋以来,由于大量闽南人移民南洋,也把闽南人民的军事阵法和南少林武术广泛传播到海外南洋各地。
在海外各国的华侨社团和华人,都在其居住地设立体育会或武术馆社。可以说,凡是有闽南华侨的地方,就有泉州南少林武术,传承习练的都是古朴的泉州南少林武术和狮阵。
三是海峡两岸交流和向粤、港流播。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军队士兵落籍屯垦和大量漳泉移民入居台湾,又把泉州南少林武术和“宋江阵”带往台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清代,闽南地区农民起义和反清复明秘密帮会活动遭到清廷镇压打击后,大批反清志士往两广及海外逃散,客观上促进泉州南少林武术广泛传播粤、港、澳、台等地。
泉州武魂是扶正义重气节
记:泉州南少林武术有什么样的魅力,才使得它远播海内外?
周:泉州从中原文化走来,在开发闽越山地文化后又融汇了海洋文化,具典型的“三地域交汇文化”人文环境,由此孕育了泉州人执著鲜明的人文精神,造就了灿烂的泉州人文景观,同时也促成泉州成为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发祥地。
近现代泉州武坛群星璀璨,黄培松、林高飞、郑礼、蔡玉明、尤凤标、魏希农、林贤、林九如、魏国器、妙月和尚、李俊仁、干德源、李载鸾、卢言秋、沈扬德等一大批造诣精深的武林大师,为五祖拳的传播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少林武术融入了闽南人的尚武精神,饱含着地域浓郁的人文精神。它以正义气节为内核,崇尚诚信,注重协作,锐意开拓,坚忍刚韧,爱国、爱民族、爱乡。以武悟道,以武载道,修身强魄,弘扬国粹。泉南到处少林风,体现了独特的魅力。
泉州有着众多的海外侨胞,分布在世界各个领域,随着世界华人的足迹,“本家功夫”也在异国他乡扎下了根,成为海外华人的骄傲,也成了泉州的城市名片。
武术文化传承还有更多新举措
记:泉州武术协会今后有什么计划来丰富和发展泉州武术文化?
伍:一、泉州武术协会将成立组织机构,在各县(区、市)以及海外武术团体广泛征集资料,编纂《泉州武术史》、《泉州武术人物志》、《泉州传统武术拳械录》。
二、结合武术协会年会或国际五祖拳联谊年会,每年举办一届国际性传统武术的套路观摩赛或擂台比赛。套路观摩赛包括各类南少林传统拳术和太极拳。
三、开发利用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促成目前正在进行的南少林武术进学校工作,协助市教育局编纂教材,培训师资,组织训练,同时举办青少年武术锦标赛。
四、搞好泉州五祖拳的非遗保护工作,规范发展传承基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