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传统民间音乐 > 正文

闽南传统民间歌谣——莲花褒歌基本内容

2016-07-05 11:58 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0

  莲花褒歌是一种流传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山区小坪道地村的汉族民歌形式。莲花褒歌起源于16世纪中叶,由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即兴创作。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大多以男女爱慕思念,互相表达感情,以褒扬对方的情歌为内容。歌词一般四句押韵,一首四句,多以男女互相问答对唱的方式进行,莲花褒歌曲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种类有爱情类、采茶类、农作类、道德类等。列福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莲花小坪山歌用闽南方言演唱,闽南方言丰富多彩,活泼多样;特别是俗语俚语和谚语都讲究押韵,这一切都被山歌所包涵。

  山歌的演唱形式多为对唱,在山野、田间、茶园,男起女对,女起男对,每首歌四句至八句,句句押韵。歌词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农耕生产知识,自然景物,男女情爱等。如《手提茶卡三角尖》这首歌唱到:“采摘茶叶着惜枝,专心摘采心会平。趁着南风好天气,好茶出卖整家私”。就提到了采茶技术和晒茶的气候条件,“心”为茶的芽叶。

  象《莲花褒歌》中唱到:“永春够去是德化,湖头落来是安溪,娘你恰大我恰小,亲象簸箕盖加犁”。第一、二句是说明闽南的某地理位置,第三、四句则表示女方年纪偏大不事适,加上第一、二句的衬托,变成差得千里之远之意。又如《松柏砍倒头原在》第二段唱到:“一支雨伞圆辚辚,遮高遮低遮哥身,阮娘无遮不要紧,我哥无遮头壳晕”。利用雨伞的动态来描述情人之间的绵绵情意,加上第一段的第一句:松柏砍倒头原在,就显示了对爱情坚贞不屈的理喻。

  山歌也有单人演唱的形式,主要是长篇叙事故事诗。1938年,小坪道地村洪柯钦就把邻村水洋为抗丁抗税打死保长、乡丁的事编成山歌来演唱。其内容包括民国时政和抗日战争大背景。可惜,手抄本现予遗失。当地民间流传的长篇叙事山歌还有《十送郎君过番平》、《水锦开花白猜猜》、《阿哥唱歌东北岭》、《正月里来是新春》、《过路歌》等;其中《过路歌》长达五百七十句,通过问路、问厝、问名姓、问花名、问家世、沏茶,品貌等细节,盘问对答,表现男女间的欢悦情爱。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传统的山歌段子逐渐被人遗忘。小坪道地村热心村民洪参议感到痛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它挖掘出来,整理成册,达1000余首。该村的洪国老人看到一些社会不良现象,遂编写了山歌《父母养子歌》、《戒赌歌》等在群众中传唱,使群众受到教育。

  山歌的调子比较简单,计有七、八种,多6/8拍子,偶而也有自由拍子,为表现情绪而需要。有的调子旋律相同,但歌手根据闽南方言音节重音的强调,切分节奏,突出了闽南方言语言的声腔和歌腔的自然和谐。女歌手在演唱时拖腔带有上滑音,富有特色,一般都是大小三度上滑,表现了村姑们俏皮靓丽的本质。

  长篇叙事山歌在演唱时为了情节的表达和听众情绪的需要,也引用闽南的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类似“歌仔”的表演形式。

  2007年,厦门市文化局和同安区文体局主办了莲花小坪褒歌(山歌)比赛,包括邻县安溪也有三个代表队参加,共八个自然村代表队参赛,场面热烈动人,充满原生态的自然风采。沉寂了二十几年的莲花山歌又响彻了莲花山麓、茶园田庄。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闽南传统民间歌谣——莲花褒歌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