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的守护者 女神信仰宗教文化里的柔情

石狮日报   2017-09-07 11:47

  农历七月初七前,石狮老街上许多店铺卖起了“糖粿”,人们前来购买用于敬拜“七娘妈”,以祈求家中孩童健康成长,这一信仰习俗在石狮民间仍颇为流行。石狮自古以来民间信仰文化十分丰富,除了“七娘妈”,还有几位“女神”,为人们所崇敬。

永宁泰山夫人庙

1.妇女儿童的守护者

  石狮地处沿海,妈祖作为海洋保护神,历来为人们所熟知。在祥芝、蚶江、永宁乃至大坠岛等地,都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千百年来,每逢开渔前,渔民们都要去敬拜妈祖,有的也会将妈祖神像请上船,以祈求一帆风顺,满载而归。和妈祖一样经过历代朝廷“钦赐”封号的,还有临水夫人,俗名陈靖姑,她是一位“救产护胎佑民”的女神。唐贞元年间,福州大旱,身怀六甲的陈靖姑因祈雨辛劳过度,伤胎身亡,年仅24岁,临终前遗言“吾死为神,必救人难产。”陈靖姑信仰文化从唐至今经久不衰。蚶江村的凤仪宫内,便供奉有临水夫人,据记载,郑成功曾在蚶江凤仪山上的临水宫设置指挥所,在此操练水师。现在的凤仪宫为1999年重建,还存有一对古寺楹联柱,上书:“日出湖边万道金光朝宝殿,潮来海上一团绿水护珠宫。”

  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宏向记者介绍,妈祖、临水夫人、夫人妈、七娘妈等都是石狮民间较为普遍的女神信仰,都具有保佑妇女儿童的神职。而永宁文化较为多元,还有几位较为特殊的女神,如位于小东门的泰山夫人庙、旧卫生院旁的莺山夫人庙等。

应山宫内的墙上贴满了红纸契书

2.一张红纸认契母

  李国宏介绍,在闽南民间女神信仰中,有一个特别的“认契母”习俗,即在一张红纸上写下契书,让家中的孩子认女神为契母,通过认契的方式强化孩子与女神之间的关系,以求得到神明特别照顾。在我市这些供奉女神的庙宇中,都贴着许多红纸契书。

  从石狮城隍街走进妈宫巷,供奉大娘妈的应山宫坐落于此,与城隍庙一墙之隔。庙宇始建于明朝,还供奉有番国大巡夫人、三十六宫夫人等,由居住在这里的陈姓家族世代管理,据介绍,这里的大娘妈从永宁分灵而来。大娘妈在闽南被视为少年儿童的保护神,孩子从周岁到16岁,其家长都要到庙里敬拜,祈求大娘妈庇护孩子健康平安。应山宫的信众遍布海内外,许多人到这里为家中孩子认大娘妈为契母。记者采访时,市民小蔡正和母亲来到这里,为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认契母,他们在红纸上填下孩子的姓名、家庭地址等信息,接着拿出1.2斤米、毛巾、扇子等传统供奉食品和物品,完成“认契母”仪式。应山宫内的墙上,贴满了红纸契书,看管寺庙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每年来此为孩子认契母的信众络绎不绝。

  泰山夫人庙位于永宁小东门,今镇海石公园旁。泰山即东岳,在五行中,东属木,代表青色,意为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许多人奉泰山夫人为“送子娘娘”。看管庙宇的陈阿婆介绍,庙中还供奉有几位娘妈,如今从四面八方前来敬拜、认契母的信众依旧很多,常有新婚女子或结婚几年仍不生养的妇人来到这里向泰山夫人求助,心愿往往灵验。

认契母的供品

3.民间信仰中的柔情

  记者从市民宗局了解到,在我市各个村落中,供有女神的庙宇不在少数,除了保护妇女儿童的神职,有的也作为一个地区、角落的保护神。李国宏介绍,女神信仰的存在体现了阴阳和谐,分担了男神所不能承担的职能,与其他男神信仰共同构成完整的神灵体系。

  不论是从历史故事还是从神像姿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女神的温柔慈爱,“夫人妈”“娘娘”“婆婆”,这些亲切的称呼使民俗信仰多了几分柔情。“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信仰者,他们更容易接受”,李国宏表示,生产、疾病、妇女、儿童等职能使女神信仰更具温和和生活化,有便于妇女的情感融入。  

  (记者 胡丹扬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