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历史文化 > 正文

海都小记者长“闽南文化”见识 博物馆老师授课

2014-05-05 09:13 来源:闽南网 0

再谈古诗的闽南韵律

  

踊跃提问的小学生们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闽南语念古诗,也是许多孩子没有体验过的。

  康蓉婷告诉大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如果用闽南语来读,会有更押韵的效果。她先请一位女生用普通话念一遍,再带领孩子们用闽南语念一遍,体验古代汉语的魅力。

  一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孩子们领略了闽南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感受泉州多元的宗教、信仰以及文化遗产等。

  博物馆宣教部还特意准备了互动问答题,现场测试孩子们的听课效果。孩子们分为四个小组,十二道问题抢答。结果,有八道问题抢答成功,并且回答得很准确,说明孩子们用了心在听课。

  杨芳芳说,把闽南文化带入社区和学校,是博物馆一直想做的事情。借着海都小记者站授牌的活动,第一次有了这样的尝试,希望以后还有机会继续将闽南文化带进校园。

闽南文化·黑板报

泉州市博物馆供图

●西红柿是舶来品,据传起源于南美洲,闽南语里的西红柿念作“甘仔得”,是从菲律宾语里的“kamati”直译过来的。

●“锅”叫做“鼎”,“春节”叫做“年兜”,后者是北方的词汇,闽南语中有许多中原文化的传承印记。

●关羽称为关帝,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封关羽一个号,以至封号越来越长,民间信众就用“关帝”简称,并建庙供奉。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晋江掌中木偶剧团将走进北京高校 展示闽南艺术
下一条:闽南大戏院举办“闽南之春”演出季新闻发布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