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身为官二代却不拼爹,最终成为三朝宰相

互联网、百度百科   2020-07-23 10:52

  在古代,老爹当大官的,儿子一般都能得到照顾,但是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个官二代,不仅不拼爹,还最终成为三朝宰相。

  宋咸平二年出生于泉州的曾公亮,是楚国公曾会次子,实打实的"官二代"。

  宋仁宗见曾公亮一表人才谈吐不凡,想直接任命他做人才储备。可曾公亮执意参加科考。

  25岁时,曾公亮进士甲科及第,被授为越州会稽知县。从此他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等,累封鲁国公,成为辅佐北宋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宰相。

  针对北宋吏治混乱之弊,曾公亮提出废除"磨勘法",对各级官的任用和升迁采取考课督察的办法,即"三考有善政者,则升其官资,两任有善政者,则升其任使,无成绩者则罢黜。"

 

  曾公亮画像

  曾公亮向神宗极力推荐王安石,后王安石被任为参知政事,推行"变法",公亮不顾守旧势力的攻击,全力支持变法。

  天圣年间,西夏叛宋,朝议兴兵讨伐,仁宗和战不定。曾公亮上奏《征怀书》,认为治天下之根本,当采取先怀柔、后征伐的策略,否则,师出无功,敌寇愈加猖狂而劳损官军。仁宗遂采用怀柔政策,西夏率服。

  庆历年间,曾公亮针对时弊提出"择将帅"以加强武备的主张。

  他建议选将必先试其才,所试有效,方给显官厚禄以重其任,然后委其命而勿制约,用其策而无怀疑。

 

  曾公亮彩像

  熙宁二年(1069),曾公亮任昭文馆大学士,累封为鲁国公。由于年老请求离职,熙宁三年九月,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第二年,判永兴军。在这之前,庆州士兵叛乱,被诛杀,但余党到处逃跑,从陕西以西都警惕戒备。

  检阅义勇,增加边境守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动。曾公亮镇静对待,依次上奏罢免,专门裁减抑制多余的费用。

  长安豪强喜欢制造谣言,声称士兵埋怨削减费用,打算在元宵夜勾结其他军队发动叛乱,邦人十分恐慌。

  有人劝曾公亮不要出游,曾公亮不为所动,张灯尽情观赏,和宾客佐僚直到傍晚才回来。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以太傅致仕。

  曾公亮的父亲当过刑部郎中,曾公自身亮官至宰相,儿子曾孝宽又当上右丞相,到了南宋又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子共出了四位宰相一位状元,人称"曾半朝"或"一门四相",曾氏是宋代著名的名门望族。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两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 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 梨园戏著名导演苏彦硕
  • 新加坡义正宫到永宁包公馆 开展包公民俗文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