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重新认识“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福建日报   2015-11-18 11:35

  2015年是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年-1850年)诞辰23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召开纪念会、研讨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缅怀和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伟人,反思鸦片战争前后近代中国的这段特殊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沿着正确的道路继续前行。为了使林则徐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地发展,有必要对近年来的林则徐研究做简要的回顾。

  ◆林则徐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

  林则徐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得到国外许多学者赞誉,其主持的虎门销烟无疑是主要原因。虎门销烟作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充分肯定,但也有少数学者对鸦片战争起因、过程、失败原因、影响等提出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见解,引起学术界的争鸣。延续1996年至2005年的相关学术讨论,有关林则徐禁烟的评价仍然成为近十年研究的热点之一。萧致治认为大量事实证明,无论从现状、历史以及世界全局来看,收缴鸦片都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所谓“缴烟”中了义律的“圈套”,是一种倒果为因的谬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而且做了精心准备,决非禁烟引起。张绍华认为,林则徐禁烟运动禁止了鸦片走私贸易,维护了民族利益和主权独立,但维护了当时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助长了民族排外主义,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国当时的对外贸易。李毅深入分析林则徐禁烟运动中的“具结”举措,认为林则徐坚持要求外国商人具结,只是希望禁绝鸦片,并非终止正常贸易,其动机就是取缔鸦片的输入和贩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结尽管是可行的、正确的,但是实施具结只能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具体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是林则徐基于当时的认识无法想到的。林则徐禁烟中的具结举措是近代中国对外交涉的尝试,由于时代局限,林则徐尚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国际交往,出现了策略及认识上的失误,对于今日的对外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总体而言,近十年来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有关争论逐渐回归理性,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正面评价占据主流,认为林则徐是世界禁毒的先驱,这对林则徐从中国走向世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开眼看世界”与中西文化交流

  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了解“夷情”,设立译馆,组织一批精通外文的人才,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一时“海外图说毕集”,广州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林则徐也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林则徐等人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相当一部分论文关注林则徐的翻译活动,以此探讨林则徐是如何“开眼看世界”和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冯祖贻透过《澳门新闻纸》的再探究,认为林则徐组织的翻译班子应以中国译员为主,为译文作夹注的应是译者;批阅者不容置疑的便是林则徐本人,批文反映了林则徐对中英交涉和战争即将爆发的关注;林则徐从外国报纸了解世界,不愧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派人采购、组织翻译、亲历批阅、抄集成册、指定传阅范围,这一流程相当科学,对今人有启发作用。唐昉从翻译发起人的角度探讨林则徐在翻译史上的贡献,认为翻译发起人在通过翻译达成的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开拓性意识在日后之中国发展为一种社会推动的力量。林则徐发起翻译活动的远见卓识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他的思想与行为居于同时代人的前列,不愧为近代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黄晓佳、王永建从翻译赞助的目的切入,对林则徐主政广东期间的翻译赞助行为进行考察,认为林则徐的赞助目的因翻译文本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英刊翻译为“借以探访夷情”, 西籍翻译为“师敌长技以制敌”,外事翻译为“交涉与博弈”,三个不同的赞助翻译目的最后凝聚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终极赞助目标。唐立鹏关注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指出:林则徐所引入的西方国际法内涵之丰富、所涉法律关系之广泛,远远超出人们的既往认知,涵括了近代国际法的许多重要法理和原则。毫无疑问,首次把西方国际法引进到中国的是林则徐。林则徐将国际法运用到旨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外交实践中,首开近代公法外交之先河,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晚清外交的新局面,其影响和意义不容低估。

  一部分论文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林则徐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提出一些有创见的观点。韩小林、林秀春认为林则徐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引进外来文化和开风气之先, 通过自身行动向西方充分展示和弘扬中国文化、对日本的间接影响等三个方面,开启了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潮,也开创了中国近代初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与军事思想

  近年来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继续受到学界关注,不少论文探讨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挖掘其时代特色。王长流、杨成龙认为,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爱国思想包含反抗侵略、富国强民、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内容。林则徐的爱国思想是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开端,是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突破。邹方红认为,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其一生活动的主线和全部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斗争实践的产物和指南。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开近代爱国主义精神之先河,是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界标。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坚决地大无畏地禁烟与抗击英国侵略;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束缚,倡导“向西方学习”;关心民瘼,以民为本,提出“民心可用”。林则徐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维护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人权意识,捍卫中国主权完整的主权意识,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的开放意识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的林则徐军事思想的研究,集中在海防和军事变革思想的研究。刘中民认为,林则徐是近代首倡海防和海军建设思想的先驱,“探访夷情”是其海防思想的基础,“以守为战”是其海防战略思想,林则徐提出的“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的构想,被魏源概括和升华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于中国海防战略思想的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田照军认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他的海防战略思想。其中,有关海防斗争与海防建设的理性认识,开一代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的标志,并对中国近代海防与海军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军事变革思想,汤家玉认为,林则徐对机械化军事变革的初步尝试,开启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 。

  ◆林则徐民本思想与经济思想

  林则徐的民本思想也是近年来林则徐研究的热点之一。吴其全认为,林则徐民本思想具有战略谋划全局性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在恤民生兴民利培元固本强国以制夷;综合开发利用御侮资源,立体设防,全线制夷;海防与塞防、人与武器、兵与民三个并举的军事战略。他认为,林则徐民本思想具有视野的开放性的时代特征。徐涤非认为,林则徐的民本思想包含民为邦本、爱民、察民、恤民、民心可用、民力可待等内容,其民本思想独树一帜,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又契合了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意义及社会意义。许维勤认为,林则徐的价值取向深受以实践理性为核心福州鳌峰书院的学术传统的浸染和影响,其一生主要是以“立德”“立功”的政治实践来演绎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正是实践理性精神的内在品格。

  关于林则徐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涉及金融货币、贸易、漕务、务、税务、救灾等内容。史全生认为,在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为了稳定货币,挽回财政和金融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林则徐的这些思想主张虽不具备现代科学的货币理论,然其能运用市场价格杠杆的法则来处理当时十分混乱的货币问题,较其同时代的人已进步了许多,可谓是远见卓识。林峰认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一方面反映了林则徐具有鲜明的维护国家权益的经济思想,另一方面反映了林则徐在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同时,十分注重外国先进的事物,体现了“开眼看世界”的前瞻性,提出了较为先进的货币理论。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清粉”情
  • 花包:比脸大的闽式糕点
  • 传承创新之火 点亮非遗之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