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南文化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 > 正文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 以文化和艺术对话世界

2016-06-23 08:47 来源:闽南网 0

    庙堂建筑尺寸的“红房子”

    用砖石书写山海画意

    与“绿房子”相对称于“帆影”两侧的,是中国美院副教授王欣设计的“红房子”。

    这座“红房子”单体建筑面积较大,用设计者的话来说是好像故宫、太庙那样“庙堂建筑的尺寸”,并且同时融入了闽南建筑特色,用砖石书写了一段山海画意。

    山的元素以绿植体现,也充满园林的气息,而海的元素则铺洒在脚下——50万片红平瓦铺设出海浪起伏感的地面,间或有同样以瓦片组成的浪花图纹,而一块块点缀其中的石板,则象征着大海中的一个个岛屿。所以,走在“红房子”中,你不妨想象自己是在踏波而行。

    “红房子”两侧的山墙,也值得一书。内行的承建者们称它们为“泉州城中单堵面积最大的出砖入石作品”。更稀罕的,所有的材料都源于拆迁的古老建筑。

    在人们的印象中,“庙堂建筑”尽管气派,但也给人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感觉。而“红房子”则作了接地气的改良,在建筑中间“天圆地方”的隔层,建筑师特别设计了茶座功能区。在壮美而诗意的建筑里,看看风景,喝喝茶,想想就很惬意呢。

    大型艺术装置“山园”

    有生命力的风景建筑

    由著名建筑师朱锫设计的大型艺术装置“山园”,由一座普通的停建建筑改造而来,位于距离公园正大门入口处不远的迎面右侧。

    这座建筑在视觉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园林意象,2000多平方米的垂直面和1000平方米的顶层,全部铺设了绿植,并在视线所及的室外,种下几丛疏竹、一树虬木,行走其中,仿佛在探索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而在格局上,则有天有地,并采取小空间的隔断,所以,明明身处现代的建筑,却有传统院落和楼阁之感。

    让记者感受深刻的还有,因为这座建筑中铺设的绿植是会生长的,为整座建筑注入了生命力。虽然眼下,因为绿植刚移植,效果还没有充分呈现,但可以预见明年春天时举目葳蕤之美。

    此外,除了建筑本身是公园的一道风景外,从建筑内往外看也遵循了“一窗一景”、“移步换景”的设计原则,可以说,极为符合诗人卞之琳关于“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的意境。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专家学者泉州畅论“海丝” 泉州港探索复兴共赢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