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曹盾:城市才是主角 要找的是长安的情怀

新京报   2019-07-10 15:16

 

  新京报:原著一开始李泌(剧中改叫李必)是干掉了自己的老师才上位的,剧中为什么删去了这个情节?

  曹盾:书里李泌是把贺知章打晕了,强行接管了指挥。我不是特别能理解他把贺知章(剧中改为何执正)打昏这件事,觉得不太合理。而且我觉得李必要在十二时辰完成的不是他的复杂,而是他的成长。 

  新京报:剧中每一集最后出现的片段,是下集预告吗?

  曹盾:它是一个对下集内容的暗示,我就想找一种暗喻的手法来做一个下集的预告。平台本来是要求我剪一个下集预告,说目前这个观众可能看不懂,我拒绝了,如果一旦剪了下集预告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小设计。

  演员 奥斯卡男配级的价格非常合理

  新京报:为什么这次要找黑人演员杰曼·翰苏来扮演葛老这个角色?

  曹盾:昆仑奴泛指的是黑皮肤的人。当时真正大量的昆仑奴是从印尼、马来一带流过来的人种。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印尼或者马来西亚的人来演昆仑奴,而是选了现在的演员杰曼·翰苏,是因为我希望这个片子有机会走出去。而且,我们不能否定的一件事是,唐朝有一条路叫丝绸之路,从西亚过来的少量黑人也是有的,是合理的。

  新京报:这位黑人演员杰曼·翰苏曾两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但葛老这场戏在书里并没有这么大篇幅。是因为杰曼·翰苏比较贵吗?所以他的戏份没舍得剪?

  曹盾:其实还好。我觉得他当时真正开的价格,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低,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我最早对他有印象,是看他演的《血钻》,我很喜欢。后来我们找到他,给他讲了葛老这个人物是一个非洲籍的人在唐朝,他是一个奴隶的身份,靠自己的力量在这个城市里获得了一席之地,他一听就表示很愿意来演。

  新京报:剧里葛老的配音是陈建斌吗?

  曹盾:确实是陈建斌老师。毕竟杰曼·翰苏是一个提名过两次奥斯卡的演员,不能随便找个人配音。放眼望去,我身边能够抓得着的好演员只有陈建斌,于是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

  新京报:有观众说,听到他的配音有点出戏,容易想起《甄嬛传》。

  曹盾:这种效果我没想到,我以为大家听不出来呢,没想到都听出来了。说明陈建斌老师在观众中的形象非常高大,闪着光。

  新京报:这部剧中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演员,是特意想要用少数民族的演员来演外族人的角色吗?

  曹盾:不是。我是希望这部剧里所有的演员风格都岔开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独特的气质,这些气质不要太一样,得有不同的味道在里面。 

  新京报:剧里还有周野芒、余皑磊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做配角,在配角的选择上,是不是更希望能找一些镇得住的演员?

  曹盾:我希望每个演员都是专业演员,一个细节的疏漏就会导致整个事情不合理。如果这个角色是一个非专业演员演的,他达不到你的要求,那么等于主演的这场戏就被废掉了,这是一种损失。我们拍的是《长安十二时辰》,主角是长安,所有人都是配角,都是为了让长安成立而出现的。长安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人,这些事儿。如果生活层面每个人都真实了,才会觉得这个城市真实。

  服化道 服装自织自染再做旧,唯独不要刺绣

  新京报:这部剧如何能做到尽可能地复原唐文化?

  曹盾:复原唐文化,我们是有所保留的,该不遗余力的地方我们不遗余力,比如服装。所有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很多布都是我们自己织的,上面的图案都是我们自己印染的。我唯一没要一样东西,就是刺绣,因为我觉得织和染才是当时最重要的制衣手段。

  新京报:这部剧的人物造型也被很多网友称赞,作为黑泽明的女儿,黑泽和子对国内的影视行业来讲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人,你认为她在做人物造型上的优势是什么?

  曹盾:黑泽和子年轻时候跟着父亲黑泽明拍戏,有一套她自己的东西,我想把这些优秀的经验和工艺让我的团队能学到。比如剧里的衣服都是新做的,但对剧中人物来说,这得是一件旧衣服。要把一件衣服做旧,旧到什么程度,破损的形式是什么,都是需要细致的工艺去决定,她在这方面经验很足。

  新京报:剧中望楼上有一个传递信号的格子,每次出现格子都在不断变化,这些格子的变化组成是有意义的吗?

  曹盾:我们做了一套完整的密码体系,能够详细反映每个字。观众虽然看不懂,但是我们也不能胡掰扯。我们当时的考虑是,李必是道家思想,所以他设计的这套密码是根据八卦和六爻出来。包括鼓分几种类型。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河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八起违反中央八项规
  • 广州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朱立伦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520”后全面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